《控成本优营商:企业营销成本控制视域下营商环境的优化路径》
一、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落实与成本传导障碍
1、尽管政府出台了诸多旨在降低企业成本的政策,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存在“中梗阻”现象,税收优惠政策在一些地方可能由于基层执行人员对政策理解的偏差或繁琐的申报流程,导致企业难以真正享受到全部优惠,这间接增加了企业的营销成本,企业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时间去与相关部门沟通、整理申报材料,而这些资源本可用于拓展市场等营销活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在成本传导方面,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物流企业等相关产业链环节成本的波动难以被有效缓冲,当原材料价格上涨或物流成本增加时,企业的营销成本中的产品成本部分必然上升,企业在与下游客户进行价格协商时往往处于劣势,无法将增加的成本完全转嫁,只能内部消化一部分,这对企业的营销预算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二)市场竞争与营销效率低下
1、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往往容易陷入营销成本的“军备竞赛”,一些企业缺乏精准的市场定位,盲目跟风进行大规模的广告投放、促销活动等,在新兴的电商平台上,众多企业竞相参与价格战,不断压低产品价格、提高促销力度,虽然短期内可能吸引了一些客户,但从长期来看,这种以牺牲利润为代价的营销方式严重侵蚀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营销成本失控。
2、企业营销效率低下也是一个突出问题,许多企业的营销部门内部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在营销手段的选择上过于传统和单一,没有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精准营销,这使得企业在营销活动中投入大量资源,却只能获得微薄的回报,营销成本居高不下。
(三)人才与技术短板对成本控制的制约
1、企业在控制营销成本方面缺乏专业的人才,营销成本控制需要既懂营销又懂财务管理和成本分析的复合型人才,但这类人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企业内部的营销人员往往只注重销售额的增长,而忽视了成本的控制;财务人员又缺乏对营销业务的深入了解,难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营销成本预算和控制方案。
2、在技术应用方面,许多企业没有跟上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在客户关系管理(CRM)方面,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系统,无法对客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难以实现精准的客户细分和个性化营销,这就导致企业在营销活动中采取“撒网式”的营销方式,浪费了大量的营销资源,增加了不必要的营销成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一)强化政策协同与成本缓冲机制
1、政府应建立政策协同机制,加强不同部门之间在企业成本控制政策方面的沟通与协作,税务部门、工商部门和财政部门等应联合起来,简化企业优惠政策的申报流程,通过信息共享等方式减少企业申报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政策解读和咨询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政策服务,确保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地理解和享受政策优惠。
2、构建产业链成本缓冲机制,政府可以通过补贴、产业基金等方式鼓励上游企业在成本波动时保持价格的相对稳定,或者引导企业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等方式锁定原材料价格和物流成本,鼓励企业之间建立产业联盟,共同应对成本上升的压力,在联盟内部实现资源共享和成本分摊,从而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
(二)引导理性竞争与提升营销效率
1、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发挥引导作用,鼓励企业进行理性竞争,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和竞争准则,制止不正当的价格战和恶性竞争行为,引导企业树立长期的品牌战略意识,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提升,通过差异化的营销方式来吸引客户,而不是单纯依靠低价促销。
2、企业自身应加强营销部门的内部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将营销成本控制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加大对营销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成本意识,在营销手段方面,积极拥抱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的需求、偏好和购买行为,实现精准营销,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定向广告投放,提高营销活动的针对性和效果,从而降低营销成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应用
1、高校和职业院校应加强复合型营销人才的培养,调整课程设置,增加财务管理、成本分析等相关课程,为企业输送更多既懂营销又懂成本控制的专业人才,企业也应注重内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开展培训课程、与高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等方式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2、企业要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加大对技术的投入,建立完善的CRM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客户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利用物联网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库存成本和物流成本,从而在整体上控制营销成本,优化营商环境。
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只有解决好当前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企业营销成本的有效控制,进而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