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合规领域数据治理平台的技术指标构建:基于网络数据安全法的要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引言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迅猛发展,数据已成为企业和社会的核心资产,数据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诸多安全风险,网络数据安全法的颁布旨在规范数据的处理、保护和管理,确保数据在合法、安全、有序的框架内被运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网络安全合规领域的数据治理平台成为必然要求,而明确其技术指标则是实现有效数据治理的关键。
二、网络安全合规领域数据治理平台技术指标的总体要求
(一)合法性指标
1、数据来源合法性追踪
- 数据治理平台应具备对数据来源进行精确记录的功能,根据网络数据安全法,企业在收集数据时必须明确告知数据主体数据的来源和用途,数据治理平台要能够标记每一条数据的初始来源,例如是用户自愿提供、从公开渠道获取还是通过第三方数据提供商等。
- 对于来源不明的数据应及时预警并阻止其进入数据处理流程,这需要平台建立数据来源验证机制,通过技术手段如数字签名、数据溯源算法等,确保数据来源的可追溯性和合法性。
2、合规性审查机制
- 平台应内置针对网络数据安全法各项规定的合规性审查模块,该模块能够自动对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共享和删除等操作进行审查,在数据收集阶段,审查是否获得了数据主体的同意(对于个人敏感数据的收集是否符合特殊同意要求);在数据使用阶段,检查是否超出了初始告知的数据使用范围等。
- 定期更新合规审查规则,以适应网络数据安全法的修订以及相关监管要求的变化,平台应能够生成合规性报告,详细列出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合规情况,为企业接受监管部门检查提供依据。
(二)安全性指标
1、数据加密技术
- 数据治理平台应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保护,在数据存储方面,无论是静态数据还是动态数据(如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都要进行加密,对于静态数据,可以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相结合的方式,如AES(高级加密标准)加密数据内容,使用RSA(非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对称加密的密钥。
-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确保采用安全的通信协议(如HTTPS),并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包装,防止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加密密钥的管理也是关键,平台应具备安全的密钥生成、存储、分发和更新机制,防止密钥泄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
- 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体系,根据用户的角色和权限对数据进行分级访问,普通员工只能访问与自身业务相关的非敏感数据,而数据管理员可以进行数据的配置和维护等操作,身份认证应采用多因素认证方式,如密码、令牌、生物识别技术(指纹、面部识别等)相结合,提高身份认证的安全性。
- 平台应能够实时监测访问行为,对于异常访问(如异地登录、频繁尝试密码等)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阻断措施,如暂时锁定账号等。
(三)数据质量管理指标
1、数据完整性
- 数据治理平台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即数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没有被篡改或损坏,通过数据校验算法(如哈希算法)对数据进行定期校验,对比数据的原始哈希值和当前哈希值,若不一致则表明数据可能被篡改,应及时进行数据修复或调查。
- 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采用数据冗余技术(如RAID技术在存储方面的应用),防止因硬件故障等原因导致的数据丢失,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2、数据准确性
- 建立数据质量评估机制,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平台应能够识别数据中的错误、不一致性和重复数据等问题,通过数据清洗技术去除重复数据,通过数据验证规则(如对日期格式、数值范围等的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 对于不准确的数据,平台应提供数据修正和更新的功能,并能够追溯数据不准确的原因,如是数据录入错误还是数据来源本身的问题。
三、数据治理平台技术指标中的可扩展性与兼容性
(一)可扩展性
1、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和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数据治理平台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在硬件方面,平台应能够方便地进行服务器集群扩展,以满足大规模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如Ceph等),可以方便地添加存储节点来扩展存储容量。
2、在软件功能方面,平台应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添加新的数据治理功能模块,当企业需要开展新的数据隐私保护功能时,可以方便地在平台上集成新的隐私保护算法模块,而不会对原有的数据治理流程造成重大干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兼容性
1、数据治理平台应与企业现有的信息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无论是企业的ERP系统、CRM系统还是其他业务系统,平台都能够与之进行数据交互,这需要平台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如CSV、XML、JSON等)的导入和导出,以及与不同数据库系统(如MySQL、Oracle、SQL Server等)的连接。
2、平台应能够适应不同的操作系统环境,如Windows、Linux、Unix等,确保在企业的多样化IT环境中能够稳定运行。
四、数据治理平台技术指标中的监控与审计功能
(一)监控功能
1、数据治理平台要对数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实时监控,包括数据的流量监控,了解数据在各个环节的流动情况,如数据从采集端到存储端,再到使用端的流量大小、传输速度等,通过流量监控可以及时发现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数据流量突然增大可能意味着数据泄露风险。
2、对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如CPU使用率、内存占用率等,当资源使用过高时,可能会影响数据处理的效率和稳定性,平台应能够及时调整资源分配或发出警报提示管理员进行优化。
(二)审计功能
1、平台应具备全面的审计功能,能够记录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所有操作,包括谁在什么时间对哪些数据进行了何种操作(如数据查询、修改、删除等),这些审计记录应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可以采用区块链技术等手段来保证审计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审计功能还应能够根据企业的需求生成审计报告,方便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以及应对外部监管部门的审计要求。
五、结论
网络安全合规领域的数据治理平台技术指标构建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充分考虑网络数据安全法的要求以及企业实际的数据治理需求,通过明确合法性、安全性、数据质量、可扩展性、兼容性、监控与审计等多方面的技术指标,可以构建一个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数据治理平台,为企业在数字化时代合法、高效地利用数据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数据安全治理水平的提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