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引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鼻饲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常用于不能由口进食的患者,如昏迷、口腔疾患、食管狭窄、拒绝进食等患者,鼻饲护理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若能有效预防和正确处理这些并发症,将大大提高鼻饲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二、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一)误吸
1、原因
- 鼻饲管移位,如固定不牢,患者躁动时胃管脱出至食管或口腔。
- 鼻饲时体位不当,床头未抬高或抬高角度不足。
- 鼻饲速度过快、量过多,导致胃内容物反流。
2、预防措施
- 妥善固定鼻饲管,做好标记,每班检查胃管插入的深度并记录,对于躁动患者可适当约束双手,防止自行拔管。
- 鼻饲时床头应抬高30 - 60度,鼻饲后保持该体位30 - 60分钟。
- 控制鼻饲速度,一般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二)腹泻
1、原因
- 鼻饲液温度过低或过高,对肠道产生刺激。
- 鼻饲液被污染,如配置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或者鼻饲容器未及时清洗消毒。
- 患者对鼻饲液成分不耐受,如乳糖不耐受患者使用含乳糖的鼻饲液。
2、预防措施
- 鼻饲液温度应保持在38 - 40℃,使用前可使用水温计测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配置鼻饲液,鼻饲容器应每日更换并清洗消毒。
- 了解患者的饮食过敏史和不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鼻饲液成分。
(三)胃潴留
1、原因
- 鼻饲液输注速度过快,胃肠蠕动不能及时排空。
- 患者胃肠功能低下,如老年人、长期卧床患者胃肠蠕动减弱。
2、预防措施
- 调整鼻饲液输注速度,开始时宜缓慢,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速度。
- 定期评估患者的胃肠功能,对于胃肠功能差的患者可适当减少鼻饲量,增加鼻饲次数,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
(四)鼻饲管堵塞
1、原因
- 鼻饲液过于黏稠,如含有较多的纤维素或药物残渣。
- 鼻饲后未及时冲洗鼻饲管。
2、预防措施
- 鼻饲液应充分搅拌均匀,避免有较大颗粒或团块,对于较黏稠的鼻饲液可适当稀释。
- 鼻饲前后用20 - 30ml温开水冲洗鼻饲管,每次鼻饲药物时也应充分冲洗。
三、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措施
(一)误吸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一旦发现患者误吸,应立即停止鼻饲,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和鼻腔内的反流物。
2、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应立即给予吸氧,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二)腹泻
1、暂停鼻饲,观察患者腹泻的次数、性状等。
2、遵医嘱给予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等。
3、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三)胃潴留
1、暂停鼻饲1 - 2次,观察胃潴留情况。
2、可通过胃肠减压抽出胃内潴留物,减轻胃部压力。
3、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鼻饲方案,如减少鼻饲量、减慢鼻饲速度等。
(四)鼻饲管堵塞
1、先用注射器抽吸,尝试将堵塞物抽出。
2、若抽吸无效,可使用温水低压冲洗鼻饲管,注意避免压力过大导致胃管破裂。
3、若仍无法解决,应考虑更换鼻饲管。
四、结论
鼻饲护理操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并发症的发生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和安全,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以提高鼻饲患者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还需要不断探索更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以满足临床护理的需求。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