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数据仓库的四个特点:全面认识数据仓库的核心特性》
一、主题性(Subject - Oriented)
数据仓库是围绕特定主题构建的,与传统的操作型数据库不同,操作型数据库主要是为了处理日常的事务操作,如订单处理、库存管理等,而数据仓库则聚焦于某个特定的业务主题,例如销售主题的数据仓库可能包含与销售相关的所有数据,如销售订单、客户购买记录、销售人员业绩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种主题性有助于企业从不同的业务流程和数据源中整合与特定主题相关的数据,以一家大型连锁零售企业为例,其销售数据仓库可以整合来自各个门店的销售数据、线上销售平台的数据以及促销活动相关的数据,这使得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从销售这个主题出发,深入分析销售趋势、不同地区的销售差异、不同产品的销售情况等。
在构建数据仓库时,主题性也为数据的组织和存储提供了清晰的架构,数据按照主题进行分类存储,方便后续的查询、分析和挖掘,在一个以客户为主题的数据仓库中,所有与客户基本信息、客户购买历史、客户投诉记录等相关的数据都会被整合在一起,这样,当企业想要进行客户细分、客户价值评估或者客户流失分析时,可以快速地获取到所需的数据,而不需要在多个分散的数据源中进行查找。
二、集成性(Integrated)
数据仓库的数据来源广泛,可能来自企业内部的多个业务系统,如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供应链系统等,也可能来自外部数据源,如市场调研数据、行业统计数据等,这些不同来源的数据在进入数据仓库之前需要进行集成。
集成性首先体现在数据格式的统一上,不同的数据源可能采用不同的数据格式,有的系统使用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格形式存储数据,而有的可能以文本文件或者XML文件的形式存在,在集成过程中,需要将这些不同格式的数据转换为数据仓库能够接受的统一格式。
数据语义的统一,不同部门对相同数据可能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对于“销售额”这个概念,财务部门可能将其定义为含税销售额,而销售部门可能定义为不含税销售额,在数据仓库中,必须对这些语义进行统一,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以一家制造企业为例,其生产数据可能来自生产线上的传感器系统,以实时数据流的形式存在;而成本数据则来自财务系统,以结构化的表格形式存在,在构建数据仓库时,需要将这些不同形式、不同语义的数据集成起来,通过数据清洗、转换等操作,将生产数据中的产量、生产时间等信息与成本数据中的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信息进行整合,从而能够全面地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效益关系。
三、时变性(Time - Variant)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这种时变性体现在多个方面,数据仓库会定期从数据源中获取新的数据,以保持数据的更新,企业的销售数据仓库可能每天都会从销售系统中抽取当天的销售记录,从而能够及时反映销售的最新情况。
数据仓库会保留历史数据,这与操作型数据库有很大的区别,操作型数据库通常只保留当前有效的数据,而数据仓库则会存储大量的历史数据,以便进行趋势分析、对比分析等,企业可以通过分析过去几年的销售数据,了解销售的季节性波动、产品的生命周期等。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还会随着时间进行汇总和聚合,在一个月度销售数据仓库中,每个月结束后,会将当月的日销售数据进行汇总,生成月度销售报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月度数据又可以进一步汇总为年度数据等,这种随时间的汇总和聚合有助于从不同的时间粒度上分析数据,满足企业不同层次的决策需求。
四、非易失性(Non - Volatile)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一旦进入,就不会被轻易修改或删除,这就是非易失性的特点,与操作型数据库频繁的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不同,数据仓库主要用于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数据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这种非易失性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使得分析人员可以基于稳定的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在进行年度销售业绩分析时,如果数据仓库中的销售数据可以被随意修改,那么分析结果将失去可信度。
非易失性也为数据的长期存储和历史数据分析提供了保障,企业可以利用数据仓库中的历史数据进行长期的趋势研究、市场变化分析等,一家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多年来的客户交易数据仓库,分析客户的投资行为变化趋势,而不用担心数据被意外修改或删除。
数据仓库的主题性、集成性、时变性和非易失性这四个特点,使得它在企业的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企业通过构建和利用数据仓库,能够更好地整合内部和外部数据资源,深入挖掘数据价值,为企业的战略决策、业务优化等提供有力的支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