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计算机审计员工作:风险管控与工作全解析》
一、工作内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系统与数据审查
涉密计算机审计员要对涉密计算机系统的架构、配置进行全面审查,包括检查操作系统的安全设置,如用户权限管理是否严格,是否按照最小权限原则分配用户账户权限,对计算机中的涉密数据存储结构进行分析,确保数据分类存储合理,便于管理与保密,检查是否将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数据按照规定分别存放于不同的安全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访问控制。
审计员要审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数据校验算法等技术手段,验证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篡改或错误,对于数据的备份策略也要进行审计,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检查备份的频率、存储介质的安全性以及备份数据的加密情况。
(二)操作行为审计
监控涉密计算机用户的操作行为是工作的重要部分,审计员要利用审计工具记录用户的登录时间、操作命令、访问的文件和文件夹等信息,对异常的操作行为及时发现并预警,如频繁尝试登录失败、非工作时间大量访问涉密文件等,通过分析操作行为的日志,判断是否存在内部人员违规操作的可能,如私自将涉密数据拷贝到非涉密设备等。
(三)安全策略审计
审查涉密计算机的安全策略执行情况,这包括防火墙策略、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的规则设置,检查防火墙是否正确配置,只允许授权的网络连接进入和外出,防止外部网络攻击和非法数据传输,对IDS/IPS规则进行评估,确保其能够及时检测到潜在的安全威胁,如恶意软件入侵、网络扫描等行为。
二、保密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内部人员风险
内部人员可能因为疏忽或者故意违反保密规定而造成泄密风险,员工可能在不经意间将涉密计算机连接到不安全的网络,或者在未加密的情况下传输涉密数据,还有部分员工可能出于私利,故意窃取涉密数据并出售给外部人员。
(二)技术漏洞风险
涉密计算机系统本身可能存在技术漏洞,如操作系统的安全补丁未及时更新,容易被黑客利用,从而获取涉密计算机中的数据,加密算法如果存在缺陷,可能导致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被破坏。
(三)外部攻击风险
来自外部的网络攻击日益复杂,黑客可能通过恶意软件、网络钓鱼等手段攻击涉密计算机,一旦成功入侵,就可能窃取或篡改涉密数据,给国家或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三、管控措施
(一)人员管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加强对涉密计算机相关人员的保密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制定严格的人员管理制度,如签订保密协议、进行背景审查等,对于涉及核心涉密计算机操作的人员,实行定期轮岗制度,防止内部人员长期掌握重要权限而产生违规操作的风险。
(二)技术防护
定期对涉密计算机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的安全补丁,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如采用国密算法对涉密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部署强大的防火墙、IDS/IPS等安全设备,并定期更新其规则库,以抵御外部网络攻击。
(三)制度建设与监督
建立完善的涉密计算机审计制度,明确审计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定期对涉密计算机进行全面审计,并形成审计报告,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审计员的工作公正、有效,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形成有效的保密管理闭环。
涉密计算机审计员在保障涉密计算机系统安全、防范保密风险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明确工作内容、识别保密风险并实施有效的管控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涉密信息的安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