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究数据结构中B树与B+树的区别》
一、结构特点
1、B树
- B树是一种平衡的多路查找树,每个节点包含多个关键字和多个子节点,一个m阶的B树,每个非叶子节点最多有m - 1个关键字,并且至少有\(\lceil m/2\rceil - 1\)个关键字。
- 节点中的关键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且对于节点中的任意一个关键字,其左子树中的所有关键字都小于它,右子树中的所有关键字都大于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B树的叶子节点和非叶子节点都存储数据记录的关键字以及指向子节点(非叶子节点情况)或数据记录(叶子节点情况)的指针。
2、B+树
- B+树也是一种平衡的多路查找树,但它的结构与B树有所不同,B+树的非叶子节点只存储关键字,不存储数据记录的指针,这些关键字起到索引的作用,用于引导查找操作到正确的叶子节点。
- 所有的数据记录都存储在叶子节点上,并且叶子节点按照关键字的顺序形成一个有序链表,每个叶子节点包含了所有关键字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方便进行范围查询。
- 叶子节点之间通过指针相互连接,这使得B+树在进行范围查询时效率更高。
二、查找操作
1、B树
- 在B树中查找一个关键字时,从根节点开始,比较关键字与节点中的关键字,如果找到相等的关键字,则查找成功;如果要查找的关键字小于节点中的某个关键字,则沿着左子树继续查找;如果大于节点中的某个关键字,则沿着右子树继续查找。
- 由于B树的节点存储了数据记录,可能在非叶子节点就找到要查找的数据,所以查找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log_{m}n)\),(n\)是数据记录的数量,\(m\)是B树的阶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B+树
- 在B+树中查找一个关键字时,首先从根节点开始,按照与B树类似的方式,根据关键字的比较结果沿着子树向下查找,直到到达叶子节点,因为数据只存储在叶子节点,所以必须到达叶子节点才能确定是否找到数据。
- 虽然B+树查找时可能需要多访问一层节点(到达叶子节点),但由于其非叶子节点只存储索引,节点可以容纳更多的关键字,树的高度相对较低,其查找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也为\(O(\log_{m}n)\)。
三、插入和删除操作
1、B树
插入操作:当插入一个关键字时,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叶子节点位置,如果叶子节点中的关键字数量未达到上限,则直接插入;如果达到上限,则需要对节点进行分裂操作,分裂操作可能会导致其父节点的关键字数量增加,进而可能引起父节点的分裂,这个过程可能会一直向上传播到根节点。
删除操作:删除关键字时,首先找到关键字所在的节点,如果该节点的关键字数量大于下限,则直接删除;如果小于下限,则需要进行调整操作,如从兄弟节点借关键字或者合并节点,合并操作可能会导致父节点关键字数量减少,这个过程也可能向上传播。
2、B+树
插入操作:插入操作与B树类似,也是先找到合适的叶子节点,不同的是,B+树在叶子节点分裂时,需要调整叶子节点之间的指针关系,以保持叶子节点的有序链表结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删除操作:删除操作时,如果叶子节点中的关键字数量小于下限,调整操作主要是为了保证叶子节点的有序链表结构的完整性,从兄弟节点借关键字或者合并叶子节点时,要正确调整指针关系。
四、应用场景
1、B树
- B树适用于内存中的数据结构,因为它的节点既存储索引又存储数据,在内存中查找时,可以较快地获取数据,在一些小型数据库系统或者文件系统中,数据量相对较小,B树可以提供较好的查找、插入和删除性能。
2、B+树
- B+树更适合用于磁盘等外存设备的存储结构,由于磁盘的I/O操作代价较高,B+树的非叶子节点只存储索引,可以使得每个节点容纳更多的索引项,从而减少树的高度,减少磁盘I/O次数,B+树在关系型数据库的索引结构中被广泛应用,如MySQL中的InnoDB存储引擎就使用B+树来构建索引,能够高效地支持范围查询等操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