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流程图分析的原则及应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原则
1、整体把握
- 在使用数据流程图进行分析时,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是首要原则,从系统的宏观层面开始分析,能够把握系统的整体功能和边界,在分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时,首先要确定整个供应链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如采购、生产、销售、仓储等几个大的板块,这就像是绘制一幅地图,先确定几个主要的大洲,而不是一开始就陷入某个小岛屿(细节部分)的描绘。
- 这种宏观视角有助于明确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交互关系,继续以供应链系统为例,它与外部的供应商、客户、物流公司等都有交互,确定这些外部实体以及它们与系统的主要交互数据流,如供应商向系统提供原材料信息,客户向系统发送订单需求等,为后续的详细分析奠定基础。
2、逐步细化
- 在确定了系统的整体框架后,就需要逐步细化各个功能模块,对于采购模块,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供应商评估、采购订单生成、采购合同管理等子功能,每个子功能又有其内部的数据处理流程和数据流,在供应商评估过程中,需要从供应商那里获取产品质量数据、价格数据、交货期数据等,经过内部的评估算法(如加权平均法等),输出供应商的评估结果,这个结果又会影响到采购订单生成的决策。
- 逐步细化的过程可以分层进行,每一层都在前一层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细节,这种分层的好处是可以让不同层次的人员关注不同层次的内容,系统的高层管理人员可能只关注最顶层的数据流程图,了解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而基层的业务人员和系统开发人员则可以深入到更底层的流程图,进行具体的业务流程优化和系统开发工作。
二、明确性原则
1、数据元素定义清晰
- 在数据流程图中,每个数据元素都必须有明确的定义,在一个电商系统的数据流程图中,如果存在“订单”这个数据元素,就需要明确订单包含哪些信息,如订单编号、下单时间、客户信息(包括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商品信息(商品名称、数量、单价等)、订单状态(已下单、已支付、已发货、已签收等),只有这样,不同的人员在分析和理解数据流程图时才不会产生歧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对于数据元素的取值范围也应该明确,比如订单状态的取值只能是预先定义好的那几种状态,不能出现其他模糊不清的情况,如果在数据流程图中存在一个“用户年龄”的数据元素,那么应该明确其取值范围,是0 - 120岁(假设),还是有其他特殊的限制,这对于数据的准确性和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2、处理逻辑描述准确
- 数据流程图中的处理逻辑也要准确描述,以一个财务报销系统为例,对于“报销审批”这个处理过程,需要明确其审批的条件,如报销金额小于1000元时由部门经理审批,大于1000元时需要部门经理和财务总监共同审批等,这种准确的处理逻辑描述可以确保系统按照预期的规则运行。
- 处理逻辑的描述还应该考虑到异常情况的处理,在上述财务报销系统中,如果部门经理休假,那么报销审批的流程应该如何进行,是由代理经理审批还是有其他特殊的处理方式,这些都需要在数据流程图的处理逻辑描述中体现出来,以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三、完整性原则
1、涵盖所有业务流程
- 数据流程图应该完整地涵盖系统内的所有业务流程,在分析一个医院的医疗管理系统时,从患者挂号、医生诊断、检查检验、开药、缴费到住院管理等所有的业务流程都要在数据流程图中体现,不能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的业务环节,否则会导致系统分析不全面,在后续的系统开发或者业务优化过程中出现问题。
- 对于一些边缘业务流程或者偶尔发生的业务流程也不能忽视,医院可能会有医疗纠纷处理流程,虽然这种情况相对较少,但它也是医院业务的一部分,应该在数据流程图中有所体现,包括相关的数据流向,如从患者投诉到医院相关部门的受理,再到调查结果反馈等数据流程。
2、包含所有数据元素和数据流
- 所有的数据元素和数据流都要在数据流程图中体现,在一个物流管理系统中,货物的重量、体积、运输路线、运输车辆信息等数据元素以及它们在各个环节(如货物揽收、运输调度、配送等)之间的数据流都要完整地表示出来,如果遗漏了货物重量这个数据元素在运输成本计算环节中的数据流,可能会导致运输成本计算不准确,从而影响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营效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四、一致性原则
1、数据命名一致
- 在整个数据流程图中,数据元素的命名应该保持一致,在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如果在员工入职流程中使用“员工姓名”这个名称来表示员工的姓名信息,那么在员工离职流程、员工绩效评估流程等其他相关流程中,也应该使用相同的名称来表示该数据元素,不能在不同的流程中使用“姓名”“员工全名”等类似但不一致的名称,否则会造成理解上的混乱。
- 数据的编码规则也应该保持一致,比如在产品管理系统中,产品的编号规则一旦确定,如采用“产品类别 + 流水号”的编码方式,那么在整个系统的数据流程图中,无论是产品入库、出库还是库存盘点等流程,涉及产品编号的数据都要遵循这个编码规则。
2、处理逻辑一致
- 系统中的处理逻辑在不同的流程和模块中应该保持一致,在一个销售管理系统中,如果在正常销售订单处理中采用“先收款后发货”的逻辑,那么在退货处理流程中,对于退款逻辑也应该与这个原则相符合,如果在正常销售中是全额收款后发货,那么在退货时应该在确认收到退货后全额退款,而不能出现逻辑上的矛盾。
通过遵循以上这些使用数据流程图进行分析的原则,可以提高系统分析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从而为系统的开发、优化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