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狐家游戏

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试题,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欧气 3 0

《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低氧血症

(一)预防

1、吸痰前

- 评估患者的氧合状态,如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节律等,对于氧合较差的患者,可在吸痰前适当提高吸氧浓度,一般可将氧流量提高1 - 2L/min,持续1 - 2分钟。

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试题,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其外径应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以减少气道阻塞程度。

2、吸痰中

- 严格控制吸痰时间,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采用间歇吸引的方式,即吸痰管插入一定深度后,先进行短暂吸引(3 - 5秒),然后将吸痰管稍退出,再进行吸引,如此反复,直至痰液吸净。

- 吸痰时应轻柔操作,避免粗暴插入吸痰管刺激气道黏膜,引起患者剧烈咳嗽,导致氧耗增加。

3、吸痰后

- 吸痰完毕后,应立即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1 - 2分钟,以恢复患者的氧合状态,然后再调整回原来的吸氧浓度。

(二)处理

1、如果患者在吸痰后出现低氧血症,表现为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加大氧流量,提高患者的吸氧浓度。

2、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以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调节氧流量,然后挤压呼吸器,频率为10 - 12次/分,持续2 - 3分钟,观察患者的呼吸和氧合改善情况。

3、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同时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若低氧血症持续不缓解,应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二、呼吸道黏膜损伤

(一)预防

1、操作前

- 检查吸痰管的质量,确保吸痰管质地柔软、光滑,无破损。

- 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解释和沟通,取得患者的配合,避免患者在吸痰过程中突然挣扎,造成黏膜损伤。

2、操作中

- 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插入吸痰管,先将吸痰管前端润滑后,经鼻腔或口腔轻轻插入,插入深度应适宜,避免过深或过浅,在插入过程中遇到阻力时,不可强行插入,应调整方向后再插入。

- 调节合适的吸引负压,一般成人吸痰负压为300 - 400mmHg,儿童为250 - 300mmHg,避免负压过大对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

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试题,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操作后

- 观察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情况,如有无血性分泌物等,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二)处理

1、若发现呼吸道黏膜损伤较轻,仅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可适当增加患者的气道湿化程度,可通过雾化吸入生理盐水或遵医嘱使用化痰药物,以稀释痰液,减轻对损伤黏膜的刺激。

2、当黏膜损伤较严重,出现大量血性分泌物时,应立即停止吸痰操作,让患者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血液误吸,可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如云南白药等,进行局部止血。

3、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如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等,以及患者的面色、血压等生命体征,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或出血不止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止血等。

三、感染

(一)预防

1、吸痰用品管理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一次性吸痰管,避免交叉感染,吸痰管应在有效期内使用,打开包装后应立即使用,不得重复使用。

- 吸痰用的无菌容器应定期更换,一般每24小时更换一次。

2、操作人员管理

- 操作人员应洗手并戴无菌手套进行吸痰操作,操作过程中,应避免手套被污染,若手套被污染应及时更换。

- 操作人员应避免对着患者的气道咳嗽、打喷嚏等,防止将细菌传播给患者。

3、患者管理

- 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每日至少进行2 - 3次口腔护理,可使用生理盐水或根据患者口腔情况选用合适的口腔护理液,如氯己定溶液等,以减少口腔细菌滋生,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二)处理

1、如果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应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进行相应的治疗,首先进行痰液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明确病原体和敏感抗生素。

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试题,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对于细菌感染,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加强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如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可进行体位引流。

3、对于真菌感染,可选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等进行治疗,调整患者的机体免疫状态,如加强营养支持等,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促进感染的恢复。

四、心律失常

(一)预防

1、吸痰前

- 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对于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应更加谨慎地进行吸痰操作。

- 吸痰前确保患者的电解质平衡,尤其是血钾水平,低血钾可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2、吸痰中

- 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如有条件可在吸痰过程中进行心电监护。

- 避免吸痰时刺激过强,如负压过大、吸痰管插入过深或在气道内停留时间过长等。

3、吸痰后

- 继续观察患者的心电图情况,持续数分钟,确保患者无心律失常发生或心律失常已恢复正常。

(二)处理

1、一旦患者在吸痰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心动过速等,应立即停止吸痰操作。

2、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处理,对于偶发的室性早搏等较轻的心律失常,可先观察患者的情况,待患者情绪稳定、刺激因素去除后,心律失常可能自行恢复。

3、对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通知医生,按照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的流程进行处理,如使用除颤仪进行除颤、遵医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应持续进行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的心律恢复情况。

标签: #吸痰技术 #并发症 #预防 #处理

黑狐家游戏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