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实验室安全信息卡填写指南》
实验室基本信息
1、实验室名称
- 应准确填写实验室的全称,化学分析实验室”“生物基因工程实验室”等,名称要能够清晰地反映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或功能。
2、实验室地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详细写明实验室所在的建筑物名称、楼层和房间号,逸夫楼3层305室”,这一信息在紧急情况下对于救援人员快速定位实验室至关重要。
3、实验室负责人
- 填写实验室负责人的姓名、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负责人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核心人物,在安全事故发生时需要及时联系并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实验室危险物品信息
1、危险化学品
种类:列出实验室中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名称,如浓硫酸、氢氧化钠、苯等,这些化学品可能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等危险特性。
储存量:精确记录每种危险化学品的储存量,包括容器的规格和数量。“浓硫酸,500ml玻璃瓶,共3瓶”,这有助于评估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的潜在危害程度。
储存位置:明确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地点,如专门的化学品储存柜、通风良好的储存室等,要标注储存位置的具体标识,方便在需要时快速找到相应化学品。
安全措施:阐述针对危险化学品采取的安全措施,如防火、防爆、防腐蚀等措施,对于易燃化学品,储存处应远离火源和热源,配备灭火器材;对于腐蚀性化学品,储存容器应具有耐腐蚀性,并设有防泄漏托盘等。
2、生物危害源
种类:如果实验室涉及生物实验,要写明存在的生物危害源,如细菌(大肠杆菌等)、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胞系(某些具有潜在生物危害的癌细胞系)等。
危险等级:根据相关标准(如我国的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分类标准)确定生物危害源的危险等级,如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为高等级生物危害源。
防护措施:描述针对生物危害源所采取的防护措施,包括生物安全柜的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口罩等)的配备情况,以及实验室的清洁消毒程序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验室设备安全信息
1、大型设备
设备名称:填写如核磁共振仪、电子显微镜等大型设备的名称。
操作风险:分析大型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例如核磁共振仪在运行时存在强磁场,可能会对带有磁性物品的人员造成伤害;电子显微镜在高电压下操作可能存在触电风险等。
操作规范:详细列出大型设备的操作规范,包括开机前的检查、操作步骤、运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关机后的维护等,核磁共振仪开机前要检查冷却系统是否正常,操作时要避免金属物品靠近仪器等。
2、小型设备及仪器
设备名称及数量:列出如离心机、加热板等小型设备的名称和数量。
安全注意事项:对于离心机,要强调离心管的平衡问题,避免因不平衡导致仪器剧烈震动甚至损坏;对于加热板,要注意防止烫伤、火灾等,不能在加热板上放置易燃物品。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1、人员准入制度
- 明确实验室的人员准入条件,如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安全规定等,对于未经授权或未满足准入条件的人员,严禁进入实验室。
2、安全培训制度
- 阐述安全培训的内容、周期和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应包括实验室危险物品的特性、设备操作安全、应急处理措施等;培训周期可以是定期(如每年一次)或新员工入职时;培训方式可以是课堂教学、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
3、应急管理制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应急预案:详细制定实验室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爆炸、化学品泄漏、生物危害泄漏等不同类型事故的应急处理流程,在火灾应急预案中,要明确报警流程、疏散路线、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等。
应急演练:规定应急演练的频率(如每半年一次)和演练的组织方式,通过应急演练,可以提高实验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实验室安全标识
1、危险标识
- 列出实验室中应设置的危险标识,如“易燃”“易爆”“腐蚀”“生物危害”等标识的位置和样式,危险标识应放置在明显位置,能够及时提醒进入实验室的人员注意相应的危险。
2、安全提示标识
- 包括“紧急出口”“洗手池”“灭火器位置”等安全提示标识的设置情况,这些标识有助于实验室人员在日常工作和紧急情况下快速找到所需的安全设施。
实验室安全记录
1、日常安全检查记录
- 说明日常安全检查的内容(如设备运行状况、危险物品储存情况等)、检查人员和检查周期,日常安全检查记录应详细、准确,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2、事故记录
- 如果实验室发生过安全事故,要如实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处理结果等信息,事故记录可以为今后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