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社区矫正队建制工作制度:构建规范、高效的社区矫正体系》
总则
1、目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社区矫正队建制工作制度的建立旨在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领导,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确保社区矫正工作依法、有序、有效开展,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及其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社区矫正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社区矫正队的组建
1、人员构成
- 社区矫正队由社区矫正执法人员、司法辅助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等组成,社区矫正执法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执法资格,熟悉社区矫正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辅助人员协助执法人员开展工作,包括档案管理、信息录入等事务性工作;社会工作者则发挥专业优势,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心理辅导、社会融入等服务。
- 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合理确定各社区矫正队的人员规模,确保工作任务的有效完成。
2、队伍培训
- 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知识、社区矫正工作流程、监管与教育帮扶技能等,培训方式可采用集中授课、案例研讨、实地观摩等多种形式,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 鼓励工作人员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对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给予适当奖励,提升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工作流程
(一)接收环节
1、调查评估
- 收到委托机关的调查评估函后,社区矫正队应及时安排工作人员开展调查评估工作,调查评估内容包括拟适用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一贯表现、犯罪原因等,工作人员通过走访社区、家庭、单位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形成客观、公正的调查评估报告,为委托机关的判决、裁定提供参考依据。
2、接收登记
- 对于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社区矫正队在接到相关法律文书后,应及时办理接收登记手续,对社区矫正对象的身份、基本情况等进行核实,建立社区矫正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法律文书副本、调查评估报告、矫正方案等资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监督管理环节
1、定位监管
- 为社区矫正对象配备电子定位装置,如电子手环等,对其活动范围进行实时监控,社区矫正队应明确专人负责定位监管工作,每日查看社区矫正对象的活动轨迹,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如发现社区矫正对象越界、关机等违规行为,应按照规定给予警告,并视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措施。
2、报告制度
- 要求社区矫正对象定期向社区矫正队报告其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一般情况下,社区矫正对象应每周进行电话报告,每月进行书面报告,在特殊时期或发生重大事件时,应及时报告,工作人员对报告内容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动态。
3、实地查访
- 定期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实地查访,查访频率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风险等级确定,高风险社区矫正对象应每周查访一次,中风险对象每两周查访一次,低风险对象每月查访一次,查访内容包括社区矫正对象的居住情况、生活状况、遵守监管规定情况等,查访时应制作查访记录。
(三)教育帮扶环节
1、个性化矫正方案
- 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类型、心理状况、家庭情况等因素,为其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矫正方案应包括教育矫正目标、内容、方法和措施等,在矫正过程中,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表现和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矫正方案。
2、教育矫正活动
- 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集中教育活动,集中教育内容包括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集中教育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需求和特点,开展个别教育,提高教育矫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社会帮扶
- 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困难救助等社会帮扶,建立就业帮扶基地,为有就业需求的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就业机会;对生活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积极争取民政等部门的救助政策,帮助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考核与奖惩机制
1、工作人员考核
- 建立健全工作人员考核制度,从工作业绩、业务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对社区矫正队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职务晋升等挂钩,对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或调整岗位。
2、社区矫正对象奖惩
- 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表现,依法依规给予奖惩,对遵守监管规定、积极参加教育矫正和社会帮扶活动、表现良好的社区矫正对象,给予表扬、减刑等奖励;对违反监管规定的社区矫正对象,给予警告、治安管理处罚、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收监执行等处罚,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的严肃性。
应急处置机制
1、突发事件预案
- 制定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突发事件的类型、应急处置程序和责任分工等,突发事件包括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重新犯罪、发生重大疾病等情况。
2、应急演练
-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社区矫正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演练内容包括应急响应、信息报告、现场处置等环节,通过演练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附则
1、解释权
本制度由[制定部门]负责解释。
2、生效日期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实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