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阿里大数据杀熟:洞悉真相与有效防范策略》
一、大数据杀熟案例回顾
在阿里系的电商平台上,有用户反映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某些经常购买某类商品的老用户,在搜索同样商品时,显示的价格比新用户更高,一位忠实的淘宝会员,在购买某品牌的电子产品时,发现新注册账号的朋友看到的商品价格比自己看到的低了近200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还有在飞猪旅行平台上,有用户多次预订酒店后发现,自己的预订价格相较于新用户有所增加,这些用户具有相似的预订条件,如相同的入住时间、房型等,但价格却出现差异。
二、大数据杀熟背后的原理分析
(一)数据收集与画像构建
阿里旗下众多平台拥有海量用户数据,包括用户的消费习惯、浏览历史、地理位置、年龄、性别等,通过复杂的算法,平台为每个用户构建了详细的用户画像,基于这些画像,平台能够对用户的消费能力、价格敏感度等进行评估,一个经常购买高端商品且对价格不太敏感的用户,在算法的评估下可能就会被标记为可以承受更高价格的对象。
(二)动态定价策略
商家和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和用户行为,进行动态定价,在某些情况下,对于那些被判定为需求刚性的老用户,平台可能会提高价格,这是因为商家认为这些老用户由于习惯等因素,转换平台或商家的可能性较低,从而有机会从他们身上获取更多利润。
三、大数据杀熟的危害
(一)损害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本应在市场中享受公平的价格待遇,但大数据杀熟破坏了这种公平性,老用户因为对平台的信任和长期使用,却遭受价格歧视,这使得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受损。
(二)破坏市场信任
一旦大数据杀熟现象被曝光,会引起广大消费者对平台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不仅针对涉事的商家或平台,还可能蔓延到整个电商行业,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四、应对阿里大数据杀熟的策略
(一)消费者层面
1、定期清理浏览记录和缓存
用户可以定期清理浏览器的浏览记录、Cookie等缓存信息,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乱平台基于历史浏览行为构建的用户画像,使平台难以准确判断用户的价格敏感度,在每次重要购物前,先清理相关信息,再进行商品搜索和比较。
2、多平台比较
不要局限于阿里系平台,在购物或预订服务时,同时查看其他竞争对手平台的价格,如在飞猪上预订酒店时,也查看携程、去哪儿等平台的价格,这样可以及时发现价格差异,避免被单一平台杀熟。
3、匿名购买或使用新账号
如果发现某一平台可能存在杀熟现象,可以尝试使用匿名购买方式或者注册新账号进行购买,不过这种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新账号可能无法享受老账号的积分、会员权益等。
(二)监管层面
1、加强立法
政府应加强针对大数据杀熟等不正当价格行为的立法,明确规定商家和平台利用用户数据进行价格歧视是违法行为,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对于故意进行大数据杀熟的企业,可以处以高额罚款等处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强化监管力度
监管部门要加大对电商平台的监管力度,定期开展针对大数据杀熟的专项检查,要求平台公开其定价算法的基本原则,确保定价的透明性。
(三)企业层面
1、阿里应加强内部自律
阿里作为大型电商企业,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建立内部监督机制,防止旗下平台出现大数据杀熟现象,对商家的定价行为进行规范,要求商家提供合理的价格解释。
2、提高算法透明度
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算法的透明度,向消费者解释价格形成的基本依据,在商品页面提供一个大致的价格波动范围说明,是基于市场供需还是其他合理因素。
大数据杀熟是一个复杂的市场现象,需要消费者、监管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应对,只有通过各方协同合作,才能营造一个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电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