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保密实验室现场管理制度》
目的
为加强保密实验室的管理,确保实验室所涉及的国家秘密、企业商业秘密等信息安全,保障实验室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特制定本现场管理制度。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入保密实验室现场的人员,包括实验室内部工作人员、外来访问人员、设备维护人员等。
人员管理
1、人员准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进入保密实验室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内部工作人员需由所在部门提出申请,经实验室保密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方可获得进入权限,外来人员则需由对接部门提出申请,详细说明来访目的、停留时间、人员背景等信息,经实验室管理层审批同意,并签订保密协议后,在专人陪同下进入。
- 审批通过的人员将被录入实验室门禁系统或登记备案,未经授权人员严禁进入保密实验室现场。
2、人员培训
- 所有进入保密实验室的人员都必须接受保密培训,内部工作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保密专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保密法律法规、实验室保密制度、保密意识教育等,外来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前,需接受简短的保密培训,重点强调实验室的保密要求、禁止行为等。
- 培训后将进行考核,内部工作人员考核不合格者需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将暂停其进入实验室的权限;外来人员考核不合格者不得进入实验室。
3、人员行为规范
- 在保密实验室现场,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严禁在实验室内谈论与工作无关的敏感话题,不得私自拍照、录像、录音等。
- 工作人员应保持实验室内的安静和整洁,不得随意丢弃含有保密信息的纸张、存储介质等物品,实验室内的文件、资料、设备等必须按照规定存放和使用,不得随意挪动或带出实验室(经合法审批程序除外)。
- 工作人员离开工作岗位时,应将正在处理的保密文件、资料妥善保管,关闭计算机等设备,防止信息泄露。
设备与设施管理
1、设备采购与使用
- 保密实验室的设备采购必须遵循严格的保密要求,在采购前,需对设备供应商进行保密资质审查,确保所采购设备不存在安全隐患和泄密风险。
- 新设备进入实验室前,要进行安全检查和保密设置,设备的使用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严禁私自拆卸、改装设备,对于涉及保密信息存储和处理的设备,要设置专门的访问权限,仅限授权人员使用。
2、设备维护与报废
- 设备维护人员进入实验室进行维护工作时,必须在专人监督下进行,维护过程中如涉及更换零部件等情况,要对更换下来的零部件进行妥善处理,防止其中可能存在的保密信息泄露。
- 设备报废时,要进行保密数据擦除或销毁处理,对于存储有重要保密信息的设备,需采用专业的数据销毁设备进行处理,确保数据无法恢复,报废设备的处理过程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处理方式、处理人员等信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实验室设施安全
- 保密实验室的物理设施必须具备安全防范能力,实验室的门禁系统、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等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 实验室的门窗要具备防盗、防窥视功能,实验室内的布线要符合保密要求,防止电磁泄漏。
文件与资料管理
1、文件存储
- 保密实验室的文件和资料应分类存储在专门的保密柜或保密存储设备中,存储设备要进行加密处理,文件的存储要遵循规定的目录结构,便于查找和管理。
- 对于纸质文件,要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按照密级高低分别存放,严禁混存。
2、文件借阅与传递
- 文件的借阅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借阅人要填写借阅申请表,说明借阅目的、借阅期限等信息,经文件所有者和实验室保密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借阅。
- 保密文件的传递要采用安全可靠的方式,对于内部传递,要专人专送,不得通过普通邮件或未经加密的网络进行传递;对于外部传递,必须经过加密处理,并按照国家相关保密规定办理手续。
3、文件销毁
- 保密文件和资料在不再需要时,要及时进行销毁,销毁方式要符合保密要求,对于纸质文件可采用碎纸机销毁,对于电子文件要采用数据擦除或物理销毁存储介质等方式,销毁过程要进行记录,由专人负责监督。
环境管理
1、清洁与卫生
- 保密实验室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扫,清扫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实验室的设备和文件,不得因清扫而造成泄密风险。
- 对于实验室内产生的垃圾,要进行分类处理,含有保密信息的垃圾要进行特殊处理,如采用碎纸后焚烧等方式。
2、温湿度与电磁环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要控制好保密实验室的温湿度环境,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要采取措施防止电磁干扰和电磁泄漏,如安装电磁屏蔽设施等。
监督与检查
1、内部监督
- 实验室设立专门的保密监督岗位,定期对实验室现场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人员行为规范、设备设施安全、文件资料管理等方面。
-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要求相关责任人限期整改,整改情况要进行复查,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2、外部检查
- 积极配合国家保密部门和上级主管单位的检查工作,在外部检查前,要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对发现的问题提前整改。
应急处理
1、应急预案制定
- 制定保密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火灾、水灾、泄密事件等,应急预案要明确应急处理流程、责任人员、应急资源等内容。
-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2、泄密事件处理
- 一旦发生泄密事件,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止损,停止相关工作,保护现场,及时向上级部门和保密部门报告。
- 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对泄密事件的原因、责任进行分析,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通过以上保密实验室现场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保障实验室的信息安全,确保实验室在安全保密的环境下开展各项工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