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单位资产数据治理工作报告》
随着单位的不断发展和规模的扩大,资产数据的管理变得日益复杂且重要,准确、完整、有效的资产数据是单位进行决策、规划资源、防范风险以及确保正常运营的关键依据,为了提升单位资产数据的质量,加强资产管理,本单位开展了资产数据治理工作,本报告旨在总结资产数据治理工作的情况,包括工作目标、治理过程、取得的成果、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改进方向。
工作目标
1、数据准确性提升
确保单位资产数据在数量、价值、规格型号、使用状态等方面的准确性,减少数据错误和不一致性,消除资产台账中存在的资产数量登记错误、价值评估偏差等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数据完整性改善
补充缺失的资产关键信息,如资产购置日期、供应商信息等,保证资产数据的完整性,以便全面掌握资产的全生命周期情况。
3、数据一致性达成
实现不同部门间资产数据的一致性,如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对于同一资产的价值、折旧等数据的一致认定。
治理过程
(一)数据清查
1、组建清查小组
由资产管理部门牵头,联合财务部门、使用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资产清查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
2、清查范围确定
涵盖单位所有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各类资产,包括办公设备、车辆、房产以及库存物资等。
3、清查方法
采用实地盘点、账目核对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大型设备等固定资产,清查小组到现场进行逐一清点、核对资产标签和规格型号;对于流动资产则重点核对账目与实际库存数量。
(二)数据清洗
1、错误数据修正
针对清查过程中发现的如资产数量不符、价值错误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发现某办公设备在台账中的数量多记了一台,经过核实后进行了台账调整。
2、缺失数据补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通过查找原始购置凭证、合同等资料,补充缺失的资产信息,如从采购合同中获取了某设备的供应商名称、联系方式等缺失信息。
(三)数据整合
1、系统整合
将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中的资产数据进行整合,建立数据接口,确保两个系统之间数据的实时交互和一致性。
2、部门间数据整合
协调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统一资产数据的标准和口径,整合各部门的资产相关数据。
取得的成果
(一)数据质量显著提高
1、准确性方面
经过治理后,资产数据的准确性大幅提升,在最近一次的抽样检查中,资产数量、价值等关键数据的准确率达到了95%以上,较治理前提高了20个百分点。
2、完整性方面
资产数据的完整性得到明显改善,资产购置日期、供应商等关键信息的完整率达到了90%,为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决策支持能力增强
准确完整的资产数据为单位的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在单位进行设备更新计划时,能够基于准确的资产使用年限、折旧情况等数据,合理安排设备更新的时间和预算。
(三)部门协作效率提升
在资产数据治理过程中,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沟通更加顺畅,部门间数据的一致性减少了因数据差异引发的矛盾和误解,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面临的问题
(一)历史数据追溯困难
部分资产由于购置时间久远,原始凭证和资料缺失,导致一些历史数据的追溯和修正存在困难,一些早期购置的办公家具,无法准确获取其购置价格和供应商信息。
(二)人员数据意识有待提高
虽然经过数据治理工作,但仍有部分员工对资产数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日常工作中存在数据录入不及时、不准确的情况。
(三)数据更新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资产数据的更新主要依赖定期的清查和人工录入,缺乏自动化的数据更新机制,导致数据更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未来的改进方向
(一)建立历史数据补全机制
对于历史数据缺失的资产,通过参考市场同类产品价格、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尽可能补全数据,建立历史数据档案库,对补全过程和依据进行记录。
(二)加强数据意识培训
定期开展针对全体员工的资产数据意识培训,强调数据质量对单位运营的重要性,明确数据录入的规范和要求,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激励员工提高数据录入质量。
(三)完善数据更新机制
引入物联网技术,对部分重要资产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资产数据的实时自动更新,优化人工数据更新流程,缩短数据更新周期,确保数据的及时性。
本单位的资产数据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数据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单位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工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通过持续优化资产数据治理工作,本单位将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实现资产的高效利用和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