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码头吞吐量的计算方法及相关影响因素解析》
码头吞吐量的基本概念
码头吞吐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经由水路进、出港区范围并经过装卸的货物数量,它是衡量码头运营规模和效率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码头在区域物流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
货物吞吐量的计算方法
(一)按货物的物理形态分类计算
1、固体货物
- 对于散货(如煤炭、矿石、谷物等),吞吐量的计算通常基于货物的重量,在货物进港时,通过衡器(如地磅等)对货物进行称重,记录下进港货物的重量,在出港时,如果货物没有明显的损耗或增加(如未经过加工等情况),则出港货物重量即为吞吐量的一部分,一艘运煤船进港时,经过地磅称重为5000吨,在港口经过简单的转运后出港,其吞吐量即为5000吨。
- 对于件杂货(如机械、设备、钢材等),计算相对复杂一些,除了要考虑货物的重量外,还要考虑货物的件数,在进港时,既要记录每件货物的重量,也要统计货物的件数,在出港时,要确保货物的件数和重量与进港时的记录相符(在合理的损耗范围内),假设进港有100件机械,每件平均重量为5吨,总重量为500吨,出港时件数和重量没有变化,那么这部分货物的吞吐量就是500吨。
2、液体货物
- 液体货物(如石油、化工原料等)的吞吐量计算主要以体积为基础,同时结合货物的密度换算成重量,在进港时,通过流量计等设备测量液体货物的体积,再根据货物的标准密度换算成重量记录下来,一艘油轮进港装载原油,流量计显示进港原油体积为10000立方米,已知原油密度为0.85吨/立方米,则进港货物重量为8500吨,在出港时,同样测量体积并换算重量,如果有加工或混合等情况,要根据具体的化学变化和质量守恒原理准确计算吞吐量。
(二)按装卸作业情况计算
1、装货量与卸货量分开计算
- 装货吞吐量是指在码头将货物装上船舶等运输工具的货物数量,在一个集装箱码头,每天将一定数量的集装箱装上开往不同目的地的船舶,计算装货吞吐量时,要统计每个集装箱的货物重量或者按照标准箱的换算重量(对于集装箱货物),将所有装上船的货物重量累加起来。
- 卸货吞吐量则是指在码头将货物从船舶等运输工具卸下的货物数量,以散货码头为例,当一艘运粮船靠港后,将船上的粮食卸下,通过计量设备得到卸货的重量,这部分重量就是卸货吞吐量,码头的总吞吐量等于装货吞吐量与卸货吞吐量之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考虑货物的周转次数
- 如果货物在码头有中转情况,即同一批货物在码头经过多次装卸作业,那么其吞吐量的计算要按照每次装卸的实际情况进行累计,一批货物从A地运到码头后卸下,然后又重新装上另一艘船运往B地,这就涉及到两次装卸作业,货物的重量就要计算两次,作为码头吞吐量的一部分。
影响码头吞吐量计算准确性的因素
(一)计量设备的精度
1、对于固体货物称重的衡器,如果精度不够,可能会导致货物重量的测量误差,一个老化的地磅可能会出现几吨甚至几十吨的测量偏差,这将直接影响货物吞吐量的计算准确性。
2、液体货物的流量计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如果流量计受到温度、压力等环境因素影响,或者本身存在故障,其测量的体积数据就会不准确,进而影响根据体积和密度换算出的货物重量。
(二)货物的损耗与增值
1、在货物装卸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损耗,如散货在露天堆放时可能会因为风吹、雨淋等自然因素导致重量减少,在计算吞吐量时,如果没有准确考虑这种损耗,就会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
2、对于一些加工型货物,在码头可能会有增值的情况,木材在码头的木材加工厂进行简单加工后,其价值和重量可能会发生变化,在计算吞吐量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加工情况准确核算货物的数量变化。
(三)统计时间和范围的界定
1、统计时间的界定非常重要,如果统计周期过短或过长,都可能无法准确反映码头的实际运营情况,如果以一天为统计周期,可能会因为当天的特殊作业情况(如临时的大型船舶集中到港或离港)而出现吞吐量的异常波动;如果统计周期过长,可能会掩盖一些短期的运营问题。
2、统计范围的界定也会影响吞吐量计算,对于一些与码头相连的临港工业区,如果货物在工业区内的企业之间转运是否计入码头吞吐量,需要有明确的界定,如果界定不清,就会导致吞吐量计算的混乱。
提高码头吞吐量计算准确性的措施
(一)设备更新与维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定期对计量设备(如衡器、流量计等)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精度符合要求,可以按照国家计量标准定期请专业机构对设备进行校准,同时码头自身也要建立设备维护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
2、采用先进的计量技术和设备,如对于液体货物,可以采用高精度的超声波流量计或者质量流量计,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二)货物管理与核算
1、建立完善的货物损耗和增值核算体系,对于不同类型的货物,根据其特性制定合理的损耗和增值标准,对于易损耗的散货,可以通过科学的储存和装卸方式,减少损耗,并准确记录损耗数据,在计算吞吐量时进行合理调整。
2、加强货物的监管和统计工作,在货物进港、出港和中转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货物的统计和核对,确保货物数量和重量的准确记录。
(三)明确统计规范
1、制定明确的统计时间和范围规范,根据码头的运营特点,确定合适的统计周期,如可以以月或季度为统计周期,同时明确哪些货物的装卸作业计入码头吞吐量,哪些不计入。
2、建立统一的统计标准和数据管理系统,这样可以确保不同部门之间统计数据的一致性,方便对码头吞吐量进行准确的计算和分析。
码头吞吐量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货物的类型、装卸作业情况、影响准确性的因素等多方面内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从而为码头的运营管理和发展规划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