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数据治理:涵盖的主要数据范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元数据治理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在数据治理中,元数据治理处于核心地位,它包括技术元数据,例如数据库表结构、字段定义、数据类型等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技术人员理解数据的存储方式和关系,从而在进行数据集成、开发新系统或进行数据迁移时准确无误地操作数据。
业务元数据也是元数据治理的重要部分,它反映了数据在业务层面的含义,如数据的业务定义、业务规则、数据来源等,在销售业务中,“订单金额”这个数据项,其业务定义可能包含商品总价、加上运费、减去折扣后的最终支付金额等具体规则,通过治理业务元数据,可以确保不同部门对数据有统一的理解,避免因业务理解的差异而导致的决策失误。
二、主数据治理
主数据是企业内跨部门、跨系统共享的核心数据实体,如客户、产品、供应商等信息,主数据治理旨在确保主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
对于客户主数据,可能包含客户的基本信息(姓名、联系方式、地址等)、客户分类(如个人客户、企业客户)以及客户的信用等级等重要数据,如果这些数据在不同的业务系统(如销售系统、客户服务系统、财务系统)中不一致,就会导致诸如重复营销、错误的信用评估等问题。
产品主数据涵盖产品的规格、型号、价格、库存信息等,在电商企业中,若产品主数据治理不善,可能出现线上线下产品信息不符、库存数量不准确等情况,严重影响客户体验和企业运营效率。
三、数据质量管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质量是数据治理的关键目标之一,数据质量管理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时效性和可用性等多个维度。
准确性方面,要确保数据反映真实情况,例如在医疗数据中,患者的病情诊断、用药记录等数据必须准确无误,否则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完整性要求数据没有缺失值或部分数据不完整的情况,比如员工信息表中,若缺少关键的联系方式或职位信息,可能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决策。
一致性是指数据在不同系统、不同业务流程中的一致性,例如在连锁企业中,各门店的商品编码、价格等数据应保持一致,时效性则强调数据的及时性,如金融市场数据必须及时更新,以支持投资决策,可用性是指数据易于获取、理解和使用,例如数据要有清晰的文档说明,便于不同用户进行操作。
四、数据安全治理
随着数据泄露事件的频繁发生,数据安全治理愈发重要,它涵盖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保护。
保密性要求保护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例如企业的商业机密、用户的个人隐私数据(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必须加密存储,并通过严格的访问控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查看,完整性保护是防止数据被篡改,在金融交易数据中,任何对交易金额、交易时间等数据的非法篡改都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可用性则确保在需要数据时能够正常访问,这需要通过备份恢复策略、容灾机制等手段来实现,以应对诸如自然灾害、网络攻击等可能导致数据不可用的情况。
五、数据标准治理
数据标准治理是为数据的定义、格式、编码等建立统一的标准,在企业内部,统一的数据标准有助于提高数据的通用性和互操作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在日期格式方面,规定统一使用“YYYY - MM - DD”的格式,避免出现“MM - DD - YYYY”“DD - MM - YYYY”等多种格式并存的混乱局面,对于数据编码,如产品编码、地区编码等,建立标准化的编码体系可以方便数据的分类、统计和查询,在数据定义上,明确规定每个数据项的含义和取值范围,如性别数据项定义为“男”“女”,避免出现其他模糊或不规范的表述。
六、数据生命周期治理
数据生命周期包括数据的创建、采集、存储、使用、共享、归档和销毁等阶段,在数据创建和采集阶段,要确保数据来源合法、数据质量符合要求,例如在市场调研数据采集过程中,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用科学合理的采样方法。
存储阶段要考虑数据的存储架构、存储介质等,以满足数据的安全性、可用性和成本效益,使用和共享阶段要进行严格的权限管理,防止数据滥用,例如在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共享数据时,要根据部门职能和需求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当数据不再具有业务价值时,要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归档或销毁,如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对过期的客户数据进行妥善处理。
数据治理涵盖了从元数据、主数据到数据质量、安全、标准以及整个数据生命周期等多方面的数据管理内容,这些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建起企业健康的数据生态环境,为企业的决策、运营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