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发情处理:性激素与孕激素在其中的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同期发情处理的概念与意义
同期发情处理是现代畜牧繁殖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手段,它是指利用某些激素制剂人为地控制并调整一群母畜发情周期的进程,使之在预定的时间内集中发情的技术,这一技术在畜牧业中有诸多重要意义。
从生产管理的角度来看,同期发情便于组织集中配种、人工授精,从而可以提高繁殖效率,例如在大型的奶牛养殖场,集中配种后可以预期犊牛的出生时间,便于统一管理犊牛的饲养、防疫等工作,在胚胎移植技术中,同期发情也是关键的一步,受体和供体母畜的发情同期化能够提高胚胎移植的成功率。
二、性激素在同期发情处理中的作用
(一)促性腺激素的作用
1、促卵泡素(FSH)
- FSH在同期发情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主要作用于卵巢的卵泡,刺激卵泡的生长和发育,在母畜的发情周期中,FSH水平的变化对卵泡的募集、选择和优势化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在同期发情处理时,通过外源性给予一定剂量的FSH,可以促使多个卵泡同时发育,例如在绵羊的同期发情处理中,合理剂量的FSH能使母羊卵巢上原本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朝着同步发育的方向进行。
- FSH的作用机制是与卵泡颗粒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的信号通路,从而促进卵泡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雌激素的合成,这种雌激素的合成增加又会反馈性地调节下丘脑 - 垂体轴,影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促黄体生成素(LH)的分泌。
2、促黄体生成素(LH)
- LH是引发排卵的关键激素,在同期发情过程中,当卵泡在FSH的作用下发育到一定程度后,LH峰的出现是卵泡最终成熟和排卵的关键因素,外源性的LH或具有LH活性的激素类似物可以诱导母畜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排卵,例如在猪的同期发情处理中,在合适的时间给予LH类似物,能够使母猪群的排卵时间更加集中,提高配种的准确性和受孕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LH与卵泡膜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刺激膜细胞合成雄激素,雄激素转运到颗粒细胞后在芳香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雌激素,在排卵前,LH峰促使卵泡壁破裂,释放卵子。
(二)雌激素的作用
1、调节发情行为
- 雌激素在母畜发情行为的表现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同期发情处理中,当卵泡发育并分泌雌激素时,母畜会表现出一系列的发情行为,如外阴肿胀、接受爬跨等,雌激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改变母畜的行为模式,使其进入发情状态,在牛的同期发情中,雌激素水平的升高会使母牛变得更加活跃,对公牛的反应更加敏感。
2、对生殖道的影响
- 雌激素能够刺激母畜生殖道的发育和生理变化,它促使子宫内膜增生、宫颈黏液分泌增多且变得稀薄,有利于精子的运行,在同期发情处理时,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协调了生殖道的环境,为受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孕激素在同期发情处理中的作用
(一)维持黄体功能假象
1、孕激素是维持母畜妊娠的重要激素,在正常的发情周期中,黄体分泌孕激素,在同期发情处理中,通过外源性给予孕激素,可以制造一种类似黄体功能持续存在的假象,使用孕激素阴道栓,将其放置在母畜的阴道内,缓慢释放孕激素,这样母畜体内的孕激素水平维持在较高状态,抑制了母畜自身的发情周期,卵巢上的卵泡发育和排卵受到抑制。
2、这种抑制作用使得母畜的生殖系统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在停止给予孕激素后,母畜体内的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就像黄体自然退化一样,解除了对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的抑制,从而促使卵泡开始同步发育,最终实现同期发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调节子宫内膜状态
1、孕激素对子宫内膜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给予孕激素期间,子宫内膜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处于分泌期状态,为可能的胚胎着床做好准备,当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时,这种对子宫内膜的调节有助于在母畜发情后,如果成功受精,胚胎能够更好地着床和发育。
2、在牛的同期发情处理中,如果在孕激素处理后能使母畜同期发情并配种成功,由于之前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的良好调节,胚胎着床的成功率会有所提高。
四、性激素和孕激素在同期发情处理中的联合应用
在实际的同期发情处理中,常常会联合使用性激素和孕激素,先使用孕激素对母畜进行预处理,抑制发情,然后在停止给予孕激素前或后给予促性腺激素,如FSH和LH等,来促使卵泡同步发育和排卵,这种联合应用可以更加精准地控制母畜的发情和排卵时间,提高同期发情的效果。
在羊的同期发情处理中,可以先将孕激素阴道栓放置在母羊阴道内一定时间,在即将取出阴道栓时注射一定剂量的FSH,这样在取出阴道栓后,母羊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发情,并且卵泡发育更加同步,有利于提高配种的成功率。
性激素和孕激素在同期发情处理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通过各自的作用机制以及联合应用,有效地实现了母畜的同期发情,提高了畜牧繁殖的效率和效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