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数据备份的要求:全方位保障数据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数据完整性要求
1、全面备份
- 重要数据备份首先要确保全面性,这意味着不仅要备份核心业务数据,如企业的财务数据、客户订单信息等,还不能忽略与之相关的辅助数据,对于一个电商企业,除了商品信息、销售记录这些明显重要的数据外,还应备份商品图片、用户评价等数据,因为这些数据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业务生态,如果只备份部分数据,在数据恢复时可能导致业务无法正常运转。
- 在数据库备份方面,要涵盖数据库的结构定义、存储过程、视图以及实际的数据记录,以关系型数据库为例,一个表的结构、表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表中的每一行数据都需要完整备份,这样,在灾难恢复时才能重新构建出一个功能完整、数据准确的数据库环境。
2、一致性保障
- 备份过程中要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对于实时更新的数据系统,如在线交易系统,在备份时必须确保数据的逻辑一致性,在银行的转账系统中,如果在备份过程中,一部分账户余额数据已经更新,而另一部分相关的交易记录还未备份,就会导致数据不一致。
- 可以采用事务日志备份的方法来确保一致性,事务日志记录了数据库中所有的修改操作,在备份数据文件的同时备份事务日志,然后在恢复数据时按照事务日志的顺序重新执行操作,这样就能保证数据在备份时的一致性状态在恢复后得以重现。
二、备份频率要求
1、基于业务需求的频率设定
- 不同的业务对数据备份频率有不同的要求,对于金融行业等对数据时效性和准确性要求极高的业务,可能需要实时备份或者每几分钟就进行一次备份,证券交易数据,由于其价值波动迅速,任何一笔交易数据的丢失都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需要高频备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而对于一些相对稳定、数据更新不频繁的企业,如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可能一天备份一次或者一周备份一次就足够了,比如企业的生产设备参数设置等数据,除非有新设备投入使用或者设备进行重大调整,否则数据不会频繁变动。
2、考虑风险因素调整频率
- 除了业务需求,还要考虑风险因素来调整备份频率,如果企业面临较高的网络安全威胁,如近期遭受过黑客攻击或者处于容易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如靠近地震带或者洪水多发区),就应该提高备份频率,一家位于沿海地区的企业,在台风季节来临前,应该增加数据备份的频率,以应对可能因台风造成的数据中心损坏风险。
三、备份存储要求
1、存储介质多样性
- 重要数据的备份不能依赖单一的存储介质,应采用多种存储介质相结合的方式,如磁盘阵列、磁带库、云存储等,磁盘阵列具有读写速度快的优点,适合用于短期的备份存储和快速的数据恢复,磁带库则具有大容量、低成本的特点,适合长期保存备份数据,云存储提供了异地存储的优势,能够防范本地灾难对数据的破坏。
- 企业可以将近期的备份数据存储在磁盘阵列中,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将历史备份数据定期转存到磁带库中进行长期保存,将部分重要备份数据上传到云存储平台,确保在本地发生火灾、洪水等灾难时数据仍然可用。
2、存储安全性
- 备份存储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存储介质应放置在安全的物理环境中,如配备防火、防潮、防盗、防震等设施的数据中心,对于存储在云平台上的数据,要选择具有高安全性标准的云服务提供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加密。
- 数据在存储过程中应进行加密处理,无论是存储在本地磁盘还是云存储中,加密密钥要妥善保管,采用多因素身份验证等手段来保护密钥的安全,这样即使存储介质被盗取,没有正确的密钥,数据也无法被非法获取和使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四、备份可恢复性要求
1、定期测试恢复
- 备份的最终目的是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成功恢复,要定期进行备份数据的恢复测试,企业应制定详细的恢复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的频率、测试的场景等,每个月进行一次小规模的数据恢复测试,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业务系统恢复测试。
- 在测试恢复过程中,要详细记录遇到的问题,如是否有数据丢失、恢复时间是否过长等,根据测试结果对备份策略进行调整,确保备份数据的可恢复性达到业务要求。
2、恢复流程文档化
- 要有详细的备份恢复流程文档,文档应包括不同类型数据的恢复步骤、所需的工具和资源、恢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对于一个复杂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的备份恢复,文档应明确指出首先要恢复数据库,然后恢复相关的应用程序配置文件,以及如何验证恢复后系统的正常运行等内容。
- 这样,在实际发生数据灾难时,无论是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还是新入职的员工,都能够按照文档的指引顺利完成数据的恢复工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