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融合与价值引领》
一、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挖掘作为一门从海量数据中发现知识和价值的学科,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高校的数据挖掘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能塑造他们正确的价值观、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课程思政在数据挖掘课程中的目标
(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数据挖掘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往往反映了社会各个层面的现象,通过课程思政,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数据背后的社会意义,例如在分析社会经济数据时,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培养公平、公正、包容的价值观,避免因数据差异而产生歧视性的观点。
(二)强化职业道德
在数据挖掘领域,数据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强调职业道德规范,如不得随意泄露用户数据、确保数据来源合法合规等,让学生明白,他们作为未来的数据挖掘从业者,肩负着保护数据安全和尊重用户隐私的重要责任。
(三)提升社会责任感
数据挖掘的成果可以对社会决策、公共服务等产生重大影响,教导学生在进行数据挖掘项目时,要考虑项目对社会的积极影响,积极参与到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中,如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环境数据以助力环境保护,或者通过挖掘医疗数据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等。
三、思政元素的融入点
(一)在数据采集阶段
1、合法性与道德性
讲解数据采集的方法时,强调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不能采用非法手段获取数据,如网络爬虫不能侵犯网站的隐私政策,从道德层面引导学生尊重数据所有者的意愿,例如在采集个人信息数据时,要获得明确的授权。
2、数据来源的多样性与公平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鼓励学生关注不同来源的数据,包括弱势群体的数据,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公平看待社会的意识,避免数据偏见,例如在研究社会消费数据时,不能只关注高消费群体,也要重视低收入群体的数据,以反映整个社会的消费全貌。
(二)在数据处理与分析阶段
1、严谨的科学态度
数据处理过程要求精确无误,一个小的错误可能导致完全错误的结论,可以通过讲述因数据处理失误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例,如某些错误的市场调研数据导致企业决策失误,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2、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对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批判性思考,在面对复杂的数据和各种分析模型时,要学会质疑结果的合理性,不盲目相信数据,这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避免被虚假数据或不合理的分析所误导,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在数据挖掘结果应用阶段
1、社会责任的体现
当数据挖掘结果应用于实际时,要引导学生考虑对社会各个群体的影响,例如在开发基于数据挖掘的智能推荐系统时,要避免推荐算法造成信息茧房,导致用户只能看到片面的信息,而是要设计出有利于用户全面获取知识、促进社会文化交流的推荐系统。
2、可持续发展理念
强调数据挖掘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如在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专业技能可以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相关项目的热情。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案例教学法
在课程中引入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数据挖掘案例,讲述一些企业因为忽视数据隐私保护而遭受重大损失的案例,以及一些成功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刻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
(二)小组讨论法
组织学生就数据挖掘中的思政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如“如何在数据挖掘项目中平衡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交流不同的观点,拓宽思维视野,并且在讨论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
(三)项目驱动法
安排具有思政导向的数据挖掘项目,如“利用数据挖掘分析城市贫困人群的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数据挖掘技能,还能深刻体会到如何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课程考核的优化
在课程考核中增加思政元素的考核比重,除了传统的专业知识考核外,可以通过设置思政相关的问题、项目报告中的思政分析等方式来考查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在数据挖掘项目报告中阐述项目对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六、结论
数据挖掘课程思政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考核,通过在数据挖掘课程中有效地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培养出既有扎实专业技能又有正确价值观、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数据挖掘人才,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