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低氧血症
1、原因
- 吸痰过程中,吸痰管插入气道,会占据一定的气道空间,影响气体交换,负压吸引时会将部分肺泡内的气体吸出,导致肺泡内氧分压降低。
- 吸痰时间过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持续吸痰超过15秒,会使患者较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尤其是对于本身呼吸功能较差的患者,更容易引发低氧血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预防措施
- 在吸痰前,应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吸入,可采用简易呼吸器或呼吸机的纯氧吸入功能,提高患者体内的氧储备,一般预充氧2 - 3分钟,使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尽可能维持在较高水平。
- 严格控制吸痰时间,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如果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痰时,应间隔3 - 5分钟,让患者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气体交换。
- 选择合适管径的吸痰管,吸痰管的外径不应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管径过大会加重气道阻塞,影响气体交换。
3、处理方法
-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低氧血症的症状,如呼吸急促、发绀、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应立即停止吸痰,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
- 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如呼吸微弱或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以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直至患者病情稳定。
呼吸道黏膜损伤
1、原因
- 吸痰管质地过硬是常见原因之一,过硬的吸痰管在插入和吸引过程中容易刮伤呼吸道黏膜。
- 操作不当也会造成黏膜损伤,例如吸痰时动作粗暴,没有按照轻柔、旋转的方式插入和提拉吸痰管,而是强行插入或快速提拉。
- 负压过大同样会损伤黏膜,过高的负压会使黏膜被过度吸附在吸痰管的侧孔上,导致黏膜破损。
2、预防措施
- 选择质地柔软、表面光滑的优质吸痰管,在使用前,应检查吸痰管的质量,确保无毛刺、无破损。
-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医护人员在吸痰时应动作轻柔,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将吸痰管轻轻插入气道,边旋转边吸引,缓慢提拉。
- 合理调节负压吸引的压力,一般成人的负压为300 - 400mmHg,儿童为250 - 300mmHg,在吸痰过程中,根据痰液的黏稠度适当调整负压,但不应超过规定范围。
3、处理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如果呼吸道黏膜轻度损伤,患者可能仅有轻微的疼痛和少量出血,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可给予患者雾化吸入,如使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进行雾化,以减轻黏膜炎症反应,预防感染。
- 若黏膜损伤较严重,出现大量出血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吸痰,采取紧急处理措施,让患者取侧卧位,防止血液流入气管造成窒息,可使用冰盐水进行局部灌洗,以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如果出血持续不止,可能需要请耳鼻喉科等相关科室会诊,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感染
1、原因
- 吸痰操作属于侵入性操作,如果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很容易将外界的细菌带入呼吸道,引起感染,吸痰管未做到一次性使用,或者在吸痰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手污染了吸痰管。
- 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也是感染的一个危险因素,如长期卧床、患有慢性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患者,其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更容易发生感染。
2、预防措施
-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吸痰时应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并且吸痰管的包装应在使用时才打开,医护人员在操作前应洗手、戴无菌手套。
- 吸痰用物应定期更换和消毒,如吸痰连接管应每天更换,储液瓶应及时倾倒并消毒。
- 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加强护理,如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营养支持,如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
3、处理方法
-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咳嗽、咳痰加重、白细胞计数升高等,应及时进行痰液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 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如增加翻身、拍背的次数,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清洁,如果患者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给予化痰药物,如氨溴索等进行雾化吸入或口服。
心律失常
1、原因
- 吸痰过程中,由于低氧血症的影响,会导致心肌缺氧,从而引起心律失常,尤其是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肌对缺氧更为敏感。
- 吸痰时的刺激也可能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心律失常,吸痰管刺激气管黏膜时,会通过神经反射影响心脏的自主神经调节。
2、预防措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吸痰前应做好充分的评估,尽量减少吸痰对患者的刺激,如调整合适的吸痰管管径和负压,操作时动作更加轻柔。
- 如前所述,预防低氧血症的措施对于预防心律失常也非常重要,通过预充氧、控制吸痰时间等方法,减少心肌缺氧的发生。
3、处理方法
- 当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时,应立即停止吸痰,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吸入,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律失常的类型和变化。
- 如果心律失常较为严重,如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应立即按照心律失常的急救流程进行处理,如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等),必要时进行电除颤等急救措施。
肺不张
1、原因
- 吸痰时负压过大,可能会将肺泡内的气体过度吸出,导致肺泡塌陷,进而引起肺不张。
- 痰液黏稠堵塞气道,如果吸痰不彻底,痰液在气道内积聚,也会造成局部肺组织通气障碍,引起肺不张。
2、预防措施
- 合理调节负压,避免负压过高,在吸痰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吸痰管的通畅情况,如果吸痰管被痰液堵塞,应及时更换吸痰管或进行冲洗,以确保有效的吸引。
- 对于痰液黏稠的患者,应采取措施稀释痰液,如增加患者的水分摄入,给予雾化吸入化痰药物等,以便于痰液吸出,减少痰液在气道内的积聚。
3、处理方法
-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肺不张,应立即进行胸部物理治疗,如翻身、拍背、体位引流等,促进痰液排出和肺复张。
- 可使用支气管镜进行检查和治疗,在支气管镜下直接吸出痰液或进行肺泡灌洗,以清除气道内的堵塞物,使塌陷的肺泡重新张开,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吸入,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
吸痰技术虽然是一项常见的护理操作,但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吸痰技术的操作规范,严格遵守预防并发症的各项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