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数据治理整改:构建数据资产的坚实防线》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随着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和数据来源的日益多样化,数据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提升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安全、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价值,制定全面的数据治理整改措施势在必行。
数据治理现状评估
1、数据质量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在对现有数据的梳理中,发现存在数据不准确的情况,部分客户信息中的联系方式存在错误,可能是由于数据录入时的疏忽或者没有及时更新,数据的完整性也存在缺陷,一些业务数据缺少关键的字段,导致在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时数据不完整,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2、数据安全风险
- 数据存储方面,存在部分敏感数据未进行加密存储的现象,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缺乏严格的身份验证和加密机制,容易遭受数据泄露和篡改风险,数据访问权限管理较为混乱,存在部分员工拥有超出其工作职能所需的访问权限,增加了数据被误操作或恶意利用的可能性。
3、数据标准不统一
- 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定义和格式存在差异,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对于订单金额的统计口径不同,销售部门可能按照含税金额统计,而财务部门按照不含税金额统计,这导致在数据整合和分析时出现混乱,难以准确反映企业的真实业务状况。
数据治理整改措施
1、提升数据质量
数据清洗与纠错:建立数据清洗流程,针对不准确的数据进行逐一核实和修正,对于客户联系方式错误的情况,可以通过电话回访、邮件确认等方式重新获取准确信息,完善数据录入规范,设置必填字段,加强数据录入人员的培训,提高数据录入的准确性。
数据监控与预警:搭建数据质量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等指标,当数据质量出现异常时,及时发出预警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设定数据完整性的阈值,一旦某个业务数据的关键字段缺失比例超过阈值,就触发预警机制。
2、强化数据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加密技术应用:对敏感数据采用先进的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存储,无论是在数据库中还是在文件系统中存储的数据,都要确保其安全性,在数据传输方面,使用SSL/TLS等加密协议,保证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访问权限管理:重新梳理员工的数据访问权限,根据员工的岗位职责和工作需求,精确分配数据访问权限,建立权限审批流程,当员工需要临时获取额外的访问权限时,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定期对权限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权限滥用的情况。
3、统一数据标准
数据标准制定:由企业的数据治理委员会牵头,联合各个业务部门,共同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包括数据的定义、格式、编码规则等,对于订单金额,明确规定统一按照含税金额或者不含税金额统计,并在全企业范围内推广执行。
数据转换与映射:对于已经存在的不同标准的数据,建立数据转换和映射规则,开发数据转换工具,将不符合标准的数据转换为符合统一标准的数据,确保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能够准确整合和分析。
整改实施计划
1、短期计划(1 - 3个月)
- 成立数据治理整改项目组,明确项目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开展数据治理现状的详细调研,进一步深入分析数据质量、安全和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数据清洗计划,针对部分紧急的、影响较大的数据质量问题进行初步清洗,开始对部分核心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的改造工作。
2、中期计划(3 - 6个月)
- 按照数据标准制定的流程,完成数据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在部分试点部门进行推广应用,建立数据质量监控系统的基本框架,开始对部分关键数据指标进行监控,进一步完善数据访问权限管理体系,完成大部分员工的数据访问权限梳理和重新分配工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长期计划(6 - 12个月)
- 在全企业范围内全面推广统一的数据标准,确保所有部门都按照标准进行数据的生产、存储和使用,数据质量监控系统全面运行,实现对所有重要数据的质量监控和预警,持续优化数据安全措施,定期进行数据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不断提升数据治理的整体水平。
整改效果评估
1、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 针对数据质量、数据安全和数据标准三个方面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对于数据质量,可以设置数据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等指标;对于数据安全,设置数据泄露事件数量、未授权访问次数等指标;对于数据标准,设置数据符合标准的比例等指标。
2、定期评估与持续改进
- 按照一定的周期(如季度或半年)对数据治理整改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整改措施中的不足之处,持续改进数据治理体系,确保数据治理能够适应企业业务不断发展的需求。
通过以上全面的数据治理整改措施,企业能够构建起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提高数据资产的质量和价值,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