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区别与联系的深度剖析
在现代软件开发和架构设计领域,分布式系统和微服务架构都是备受关注的热门概念,它们在应对大规模应用开发、高并发处理以及复杂业务逻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两者之间存在着诸多区别与联系,理解这些差异和关联有助于开发人员和架构师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架构来构建高效、可维护和可扩展的软件系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布式系统概述
(一)定义
分布式系统是由多个通过网络通信的计算机节点组成的系统,这些节点相互协作以完成共同的任务,节点可以是物理服务器、虚拟机或容器等,大规模的搜索引擎如谷歌搜索,其索引数据分布在众多的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上,这些服务器协同工作来处理用户的搜索请求。
(二)特性
1、资源共享
- 分布式系统中的节点可以共享硬件资源(如存储设备、计算能力)和软件资源(如数据库、中间件),以分布式文件系统Ceph为例,多个节点可以共享存储资源,提供高可用和高性能的存储服务。
2、并发处理
- 能够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如Cassandra,可以并发地处理来自不同客户端的读写请求,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3、容错性
- 部分节点出现故障时,系统仍然能够正常工作,在一个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分布式Web应用系统中,如果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其他服务器可以继续处理用户请求,系统整体不会瘫痪。
微服务架构概述
(一)定义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单个应用程序开发为一组小型服务的方法,每个服务都在自己的进程中运行,并使用轻量级机制(如HTTP RESTful API)进行通信,一个电商系统可以拆分为用户服务、订单服务、商品服务等多个微服务。
(二)特性
1、单一职责
- 每个微服务专注于一个特定的业务功能,支付微服务只负责处理支付相关的业务逻辑,包括与支付网关的交互、订单支付状态的更新等。
2、独立部署
- 微服务可以独立于其他服务进行部署,当开发人员对用户服务进行了功能更新或修复了一个bug后,可以单独部署用户服务,而不会影响到其他微服务的运行。
3、技术多样性
- 不同的微服务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技术栈,对于计算密集型的图像识别微服务,可以采用Python和相关的深度学习框架;而对于用户界面相关的微服务,可以采用JavaScript和React等前端技术。
分布式与微服务的区别
(一)架构理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分布式系统
- 更侧重于从系统资源的分布和协作角度出发,它关注的是如何将系统的计算、存储等资源分散到多个节点上,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在一个分布式存储系统中,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以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和快速访问。
2、微服务架构
- 强调的是将应用按照业务功能进行拆分,以一个大型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为例,微服务架构会将其拆分为财务、人力资源、供应链等多个微服务,每个微服务都有自己独立的业务逻辑和数据存储。
(二)服务粒度
1、分布式系统
- 服务粒度相对较大,在分布式系统中,一个服务可能包含多个业务功能的组合,一个分布式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可能包含账户管理、交易处理、报表生成等多个功能模块在一个服务内,这些功能模块协同工作来提供银行的核心业务服务。
2、微服务架构
- 服务粒度较细,如前面提到的电商系统中的商品服务,它可能只负责商品的基本信息管理(如商品的添加、查询、修改等),而不会涉及订单处理或用户管理等其他业务功能。
(三)通信方式
1、分布式系统
- 通信方式较为多样化,除了常见的基于网络协议(如TCP/IP)的通信外,还可能采用特定的分布式通信协议,如远程过程调用(RPC)机制,在一些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节点之间可能采用基于RPC的通信方式来协调数据的读写操作。
2、微服务架构
- 主要采用轻量级的通信协议,如HTTP RESTful API,这种通信方式简单、易于理解和实现,并且具有良好的跨平台性,一个用户服务可以通过HTTP GET请求获取用户信息,通过HTTP POST请求创建新用户等。
(四)数据管理
1、分布式系统
- 数据的分布和管理主要考虑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用性,在分布式数据库中,数据可能按照一定的算法(如一致性哈希算法)分布在多个节点上,并且需要处理数据的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CAP定理)等问题,在一个分布式键值存储系统中,要确保在不同节点上存储的数据在更新时能够保持一致性,同时又要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
2、微服务架构
- 每个微服务通常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存储,订单微服务有自己的订单数据库,用户微服务有自己的用户数据库,虽然微服务之间可能需要共享一些数据,但这种共享是通过服务间的接口进行交互来实现的,而不是直接访问其他微服务的数据存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五)故障处理
1、分布式系统
- 故障处理更多地关注节点级别的故障恢复,当一个节点出现故障时,系统需要通过备份节点或者数据冗余等方式来恢复服务,在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中,如果一个存储节点故障,系统会从其他备份节点获取数据来保证文件系统的正常运行。
2、微服务架构
- 故障处理侧重于服务级别的容错,当一个微服务出现故障时,系统需要通过熔断机制、降级策略等方式来避免故障的扩散,当订单服务出现故障时,可以暂时停止接受新的订单,或者将订单处理流程降级为只记录基本信息,以确保整个电商系统的其他功能(如用户登录、商品浏览)能够正常运行。
分布式与微服务的联系
(一)微服务架构常基于分布式系统构建
1、基础设施层面
- 微服务通常运行在分布式的基础设施之上,微服务可以部署在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容器编排平台(如Kubernetes)上,这些服务器构成了一个分布式系统,Kubernetes负责管理微服务的部署、扩展和负载均衡等操作,利用分布式系统的资源管理能力来确保微服务的高效运行。
2、通信和协作需求
- 微服务之间的通信本质上也是一种分布式通信,多个微服务在不同的进程甚至不同的主机上运行,它们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信来协同完成业务功能,这与分布式系统中节点间的通信原理相似,在一个包含用户服务、订单服务和商品服务的电商微服务架构中,用户服务与订单服务之间的通信就类似于分布式系统中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需要处理网络延迟、消息丢失等问题。
(二)共同的目标:可扩展性、高性能和高可用性
1、可扩展性
- 无论是分布式系统还是微服务架构,都致力于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分布式系统通过增加节点来扩展系统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一个分布式计算集群可以通过添加更多的计算节点来提高处理大规模数据的能力,微服务架构通过增加微服务的实例数量或者添加新的微服务来应对业务增长,随着电商业务的增长,可以增加订单服务的实例数量来处理更多的订单,或者添加新的营销微服务来开展新的业务活动。
2、高性能
- 两者都在追求高性能,分布式系统通过优化资源分配、数据分布等方式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在分布式缓存系统中,通过将热点数据分布到靠近用户的节点上,减少数据访问的延迟,微服务架构通过独立部署和优化每个微服务的性能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对计算密集型的微服务采用高性能的算法和硬件配置,对I/O密集型的微服务优化数据库访问等。
3、高可用性
- 在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方面,分布式系统通过数据冗余、节点备份等方式来应对节点故障,微服务架构通过服务的独立部署和容错机制来保证即使某个微服务出现故障,整个系统仍然能够正常运行,在一个金融微服务架构中,如果风险评估微服务出现故障,其他微服务(如交易处理、账户管理)可以继续工作,同时系统可以通过监控和自动恢复机制尽快修复风险评估微服务。
分布式系统和微服务架构虽然存在着区别,但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分布式系统提供了构建微服务架构的基础设施和通信框架,而微服务架构则是在分布式系统的基础上,从业务功能的角度进行了更细粒度的拆分和优化,在实际的软件开发和架构设计中,开发人员和架构师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如业务复杂度、性能要求、可扩展性需求等,合理地选择和应用分布式系统和微服务架构的相关概念和技术,以构建出高效、可靠、易于维护和扩展的软件系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