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师实战案例:挖掘电商用户行为背后的商业价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案例背景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电商行业蓬勃发展,海量的用户数据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潜力,某电商平台希望通过深入分析用户行为数据,提高用户转化率、提升销售额以及优化用户体验,该平台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包括用户注册信息(年龄、性别、地域等)、浏览记录、购买记录、收藏记录以及用户在平台上的停留时间等。
二、问题提出
1、如何精准地对用户进行分类,以便实施个性化的营销策略?
2、哪些商品组合更受用户欢迎,能否通过关联分析挖掘潜在的商品推荐策略?
3、怎样识别出有流失风险的用户,并提前采取措施进行挽留?
三、数据收集与整理
1、数据来源
- 从电商平台的数据库中提取相关的用户行为数据,涵盖了近一年的记录,包括用户登录时间、页面浏览详情(商品页面、分类页面、促销页面等)、加入购物车情况、下单时间和金额等。
2、数据清洗
- 处理缺失值:对于一些用户注册信息中缺失的字段,如年龄,通过用户的购买偏好(例如购买时尚类产品的年龄分布规律)进行合理推测填充;对于浏览记录中的缺失值,若缺失比例较小则直接删除相关记录。
- 处理异常值:订单金额出现极高或极低的值,通过与同类商品的平均价格以及用户历史购买金额进行对比,将明显偏离正常范围的值视为异常值,对于异常高的值,检查是否为数据录入错误或者特殊订单(如企业团购);对于异常低的值,判断是否为促销测试订单或者误操作订单,然后进行相应的修正或删除。
- 数据标准化:对不同量级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如将用户的停留时间和购买金额等数据进行归一化,以便后续的分析算法能够更好地处理这些数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四、分析方法与过程
1、用户分类 - 聚类分析
- 选择合适的聚类变量,如用户的购买频率、平均购买金额、浏览商品的类别多样性等,采用K - Means聚类算法,通过多次试验确定最佳的聚类数K = 5。
- 第一类用户是高价值高频率用户,他们购买金额高且购买频率频繁,对这类用户可以提供专属的高端服务,如免费的优质配送、优先购买限量版商品的权利等。
- 第二类用户是高价值低频率用户,可能是对特定商品有需求的用户,针对他们可以进行精准的商品推荐,推送他们可能感兴趣的高端商品或者相关的配套产品。
- 第三类用户是低价值高频率用户,这类用户虽然购买金额低但购买次数多,适合提供一些小额的优惠券和满减活动来刺激他们提高购买金额。
- 第四类用户是低价值低频率用户,对于这类用户可以发送一些平台的通用优惠信息,吸引他们再次关注平台。
- 第五类用户是潜在价值用户,他们的购买频率和金额目前都较低,但浏览的商品种类丰富,对这类用户可以通过新用户引导策略,如提供新手大礼包等,促使他们转化为活跃用户。
2、商品关联分析 - Apriori算法
- 设定最小支持度和置信度阈值,通过Apriori算法挖掘频繁项集和关联规则,发现购买手机的用户有很大概率同时购买手机壳和充电器,那么在手机的商品详情页面就可以推荐手机壳和充电器的组合套餐,提高用户的购买转化率。
- 还发现购买母婴产品的用户经常会一起购买婴儿护理用品和儿童玩具,这就为商家的商品布局和促销组合提供了依据。
3、用户流失预测 - 逻辑回归模型
- 选取用户最近一次登录时间间隔、浏览频率下降比例、购买频率下降比例等作为自变量,将用户是否流失(流失定义为连续30天未登录且无购买行为)作为因变量构建逻辑回归模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通过模型训练和评估,得到一个能够较为准确预测用户流失风险的模型,对于预测有较高流失风险的用户,可以发送个性化的挽留邮件或推送有吸引力的优惠活动,如针对长时间未购买女装的女性用户,发送当季女装的专属折扣券。
五、结果与建议
1、个性化营销效果
- 在实施基于用户分类的个性化营销策略后的一个季度内,高价值高频率用户的消费金额提升了15%,高价值低频率用户的购买频率提高了10%,低价值高频率用户的平均购买金额增长了8%,低价值低频率用户的活跃度提高了5%,潜在价值用户的转化率达到了8%。
2、商品推荐优化
- 商品关联推荐的点击率提高了20%,相关商品组合的销售额增长了12%,这表明通过数据挖掘的商品推荐策略更加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
3、用户流失控制
- 通过用户流失预测模型提前进行干预,用户流失率降低了6%,有效提高了平台的用户留存率。
- 持续优化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流程,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 定期更新分析模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行为和市场趋势。
- 进一步探索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在用户行为分析中的应用,提高分析的精度和深度。
通过这个电商平台的数据分析师实战案例,可以看到数据分析师通过科学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方法,能够挖掘出用户行为背后的商业价值,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