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政务数据管理办法:构建高效、安全、共享的政务数据治理体系》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政务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其有效管理对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公共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政务数据管理办法的出台旨在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系统的政务数据管理框架,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数据量、复杂的数据需求以及严格的数据安全要求。
政务数据的采集与汇聚
1、合法性与必要性原则
- 政务数据的采集必须遵循合法、合规的原则,政府部门在采集数据时,应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采集的目的、范围和方式,只有在为履行法定职责、提供公共服务等必要情况下,才能够进行数据采集,在进行人口普查数据采集时,必须按照《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的规定,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采集,且仅用于普查目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要避免过度采集数据,防止给公民、企业等数据主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在行政审批过程中,不能要求企业提供与审批无关的大量冗余数据,以提高行政效率,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等合法权益。
2、数据来源的多样性与准确性
- 政务数据来源广泛,包括政府部门的业务系统、基层社区的信息收集、物联网设备等,对于来自不同渠道的数据,要进行有效的整合和汇聚,交通部门的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辆流量数据、环境监测部门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以及城市管理部门的公共设施运行数据等,都需要汇聚到统一的政务数据平台。
- 在数据汇聚过程中,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这就需要建立数据质量审核机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校验等操作,如在税收征管数据汇聚时,要对企业申报的财务数据进行严格审核,防止错误或虚假数据进入政务数据体系,以保障数据的可靠性,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政务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1、安全存储措施
- 政务数据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民隐私等重要信息,必须采取高度安全的存储措施,要建立数据中心,采用先进的存储技术,如冗余存储、加密存储等,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数据,应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存储在专门的保密设施中。
- 要定期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在应对自然灾害或网络攻击等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恢复数据,确保政务服务的连续性。
2、分类分级管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根据政务数据的敏感性、重要性等因素进行分类分级,将涉及公民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等核心隐私数据列为高度敏感数据,而一般性的政府部门内部工作流程数据列为普通数据。
- 不同级别的数据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对于高度敏感数据,要严格限制访问权限,建立严格的审批流程,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在特定的安全环境下才能访问;对于普通数据,则可以在满足一定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适当放宽访问限制,以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
政务数据的共享与开放
1、共享机制的建立
- 建立政务数据内部共享机制,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在社会救助工作中,民政部门需要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共享低收入家庭的就业、社保等信息,以便准确识别救助对象,提高救助的精准性。
- 要明确共享的范围、流程和责任,通过建立数据共享目录,规定哪些数据可以共享、如何申请共享以及共享过程中的安全责任等,要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数据的在线共享,提高共享的效率。
2、数据开放促进社会创新
- 在确保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民隐私的前提下,有条件地开放政务数据,政府可以将一些非敏感的统计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等向社会开放,气象部门开放气象观测数据,能够促进气象相关的科研、农业生产和商业服务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 建立数据开放的标准和规范,包括数据格式、接口规范等,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利用开放数据进行创新,开发新的应用和服务,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政务数据的使用与监督
1、数据使用的规范
- 政府部门在使用政务数据时,要遵循既定的目的和用途,不得将用于公共服务的数据用于商业目的或其他未经授权的用途,在使用人口数据进行公共卫生服务规划时,不能将这些数据转卖给商业保险公司用于保险产品开发。
- 要建立数据使用的审批制度,对于重要的数据使用项目,要经过严格的内部审批流程,确保数据使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2、监督与问责机制
- 建立政务数据管理的监督机制,对数据的采集、存储、共享、开放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可以通过内部审计、上级部门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管理中的问题。
- 对于违反政务数据管理办法的行为,要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对违规采集、泄露数据等行为,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法律责任等,以保障政务数据管理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政务数据管理办法是适应数字化发展趋势,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务数据管理体系,能够实现政务数据的高效利用、安全保障和广泛共享,进而为构建智慧政府、服务型政府以及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根据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完善政务数据管理办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政务数据管理环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