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物研究中保存文件的要求: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合规性与可追溯性》
一、引言
临床药物研究是评估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文件,这些文件的妥善保存不仅是研究规范的要求,更是保障受试者权益、确保研究结果科学可靠以及满足监管要求的必要举措。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准确性要求
(一)数据准确性
1、原始数据记录必须精确无误,在记录受试者的基本信息时,姓名、年龄、性别等信息必须与身份证件等来源一致,在记录药物使用剂量、用药时间等关键数据时,要精确到规定的测量单位,避免模糊或近似的记录方式。
2、对于实验室检测结果,无论是生化指标、血液学指标还是其他特殊检测结果,都要如实记录原始数据,不能随意修改或调整,如果发现数据存在疑问,必须有详细的调查记录和合理的解释说明。
(二)信息完整性
1、保存的文件应涵盖临床药物研究的各个方面,包括研究方案、研究者手册、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筛选和入组记录、用药记录、随访记录、不良事件报告等,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可能影响对研究整体的评估。
2、以受试者的病历为例,除了记录与药物研究直接相关的信息外,还应包括受试者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过敏史等综合信息,以便全面评估药物在该受试者身上的反应与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
三、安全性要求
(一)保密性
1、受试者的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采用安全的存储方式,如加密的电子数据库或有严格访问控制的纸质文件存放处,只有经过授权的研究人员能够访问受试者的信息,并且在使用这些信息时必须遵循保密原则,不得将信息泄露给无关的第三方。
2、在多中心研究中,不同研究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也要保证信息安全,采用符合安全标准的网络传输协议,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可恢复性
1、无论是电子文件还是纸质文件,都要有备份措施,电子文件应定期进行备份,存储在不同的物理位置,如异地的数据中心或外部存储设备,这样在遇到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系统故障或人为破坏等情况时,可以及时恢复文件。
2、对于纸质文件,应保存在防火、防潮、防虫的环境中,并且可以考虑将重要的纸质文件进行数字化扫描备份,以便在纸质文件受损时仍能获取相关信息。
四、规范性要求
(一)遵循法规和指南
1、保存的文件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药品监管法规,如美国的FDA法规、欧盟的EMA指南以及我国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研究机构和企业要确保文件保存的内容、格式和期限等都满足当地的法规要求。
2、国际上通用的临床研究规范,如ICH - GCP(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 -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也对文件保存提出了详细的标准,要求文件的保存期限自研究药物最后上市申请批准之日起不少于2年,或者自研究终止之日起不少于5年(以较长者为准)。
(二)统一的文件管理体系
1、建立统一的文件编号、分类和索引系统,这样可以方便研究人员快速准确地查找所需文件,按照研究阶段(如筛选期、治疗期、随访期)、文件类型(如方案类、记录类、报告类)等对文件进行分类编号。
2、在文件的格式方面,应尽量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对于电子文件,如采用通用的文档格式(如PDF、CSV等),以便于在不同的软件平台上进行查看和管理,文件中的术语和缩写也应遵循统一的规定,避免产生歧义。
五、可追溯性要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版本控制
1、对于研究方案、研究者手册等重要文件,如果在研究过程中发生修订,必须保存所有版本的文件,并且要清晰记录每个版本的修订日期、修订内容、修订原因以及批准修订的人员等信息,这样可以追溯研究过程中决策的变化依据。
2、在涉及到数据管理系统或软件工具的升级时,也要做好版本控制,确保不同版本下的数据兼容性和可追溯性,以便在需要时能够还原到之前的版本进行数据查询和分析。
(二)审核追踪
1、在文件的创建、修改和审核过程中,要有详细的审核追踪记录,记录谁在什么时间对文件进行了何种操作,研究者对受试者的入组记录进行修改时,系统应自动记录修改前的内容、修改后的内容、修改时间以及修改者的信息。
2、审核追踪功能有助于发现文件操作中的异常情况,同时也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额外的保障,在监管部门进行检查时,审核追踪记录可以作为证明文件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重要依据。
六、结论
临床药物研究被保存的文件具有多方面的严格要求,准确性、安全性、规范性和可追溯性等要求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只有满足这些要求,才能确保临床药物研究在科学、合法、有序的轨道上进行,保护受试者权益,为药物的研发、注册和临床应用提供坚实可靠的依据,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应高度重视文件保存工作,建立完善的文件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文件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