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仓库常见误解:解析错误说法》
一、数据仓库简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它从多个数据源中抽取数据,并经过转换、清洗等操作后存储起来,以便企业能够进行数据分析、挖掘等操作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二、关于数据仓库错误说法的剖析
(一)错误说法: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实时更新的。
1、实际情况
-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更新频率相对较低,它主要侧重于对历史数据的存储和分析,虽然在某些高级应用场景下可以实现近实时的数据更新,但这并不是数据仓库的普遍特性,数据仓库的数据来源通常是多个业务系统,如企业的ERP系统、CRM系统等,这些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在进入数据仓库之前需要经过抽取、转换和加载(ETL)过程,这个过程是比较复杂和耗时的,所以数据仓库难以做到像业务系统那样实时更新数据。
- 一个零售企业的数据仓库可能每天晚上才会将当天各个门店的销售数据进行抽取、清洗、转换后加载到数据仓库中,因为在白天,门店的业务系统主要忙于处理销售交易等操作,如果要实时将数据同步到数据仓库,可能会对业务系统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而且数据仓库中的分析任务往往是基于一定时间段的批量数据进行的,并不需要实时的数据更新。
(二)错误说法:数据仓库只存储结构化数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实际情况
- 随着数据类型的多样化发展,现代数据仓库已经能够存储多种类型的数据,包括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企业的客服记录可能包含大量的文本信息(非结构化数据),社交媒体数据(半结构化数据)等,这些数据对于企业了解客户需求、市场趋势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数据仓库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将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标记化处理、半结构化数据进行解析后存储到数据仓库中,像一些基于Hadoop的数据仓库架构,就能够很好地处理多种类型的数据。
- 以一家互联网公司为例,它需要分析用户在其平台上的评论(非结构化数据)以及用户的行为日志(半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被整合到数据仓库中后,可以与结构化的用户注册信息、交易信息等一起进行分析,从而全面地了解用户,为精准营销、产品改进等提供依据。
(三)错误说法:数据仓库的建设是一次性项目。
1、实际情况
- 数据仓库的建设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企业的业务需求在不断变化,数据源也可能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增加或改变,企业可能会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或者收购其他公司,这就会带来新的数据源,随着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企业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组织方式、分析功能等也会有新的要求。
- 一家金融企业最初建立数据仓库是为了分析传统的信贷业务数据,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它开始涉足移动支付业务,此时就需要将移动支付相关的数据纳入数据仓库,并对数据仓库的架构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分析需求,如分析移动支付用户的行为模式与信贷风险之间的关系等,数据仓库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扩展和更新,以适应企业不断变化的业务环境和数据分析需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四)错误说法:数据仓库不需要数据治理。
1、实际情况
- 数据仓库非常需要数据治理,由于数据仓库的数据来自多个数据源,数据的质量、一致性、安全性等问题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有效的数据治理,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可能会存在错误、重复、不一致等问题,从而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 在一个跨国企业的数据仓库中,如果没有统一的数据治理策略,不同国家地区的业务部门可能会使用不同的编码标准来表示产品类别,这就会导致在数据仓库中进行全球销售数据分析时出现混乱,数据治理包括数据标准的制定、数据质量的监控和改进、数据安全的保障等多方面内容,对于数据仓库的有效运行和价值发挥至关重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