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之逻辑回归在高危人群判定中的应用案例剖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的众多领域,如医疗、金融、社会安全等,准确识别高危人群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数据挖掘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其中逻辑回归作为一种经典的统计分析方法,在高危人群的判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数据收集
1、数据源
- 在医疗领域判定高危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时,数据来源可能包括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其中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家族病史等;临床检验数据,像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生活方式数据,例如吸烟、饮酒、运动频率等。
- 在金融领域识别信贷高危人群时,数据来自银行的客户信息数据库,涵盖客户的基本身份信息、收入水平、职业、过往信贷记录(是否有逾期还款、贷款次数等)等多方面的数据。
2、数据质量
- 收集到的数据可能存在各种质量问题,例如在医疗数据中,可能存在数据录入错误,像血压值记录错误或者生活方式数据填写不完整(如饮酒量只写了“有饮酒习惯”而没有具体数量),在金融数据中,客户的收入水平可能由于申报不实或者数据更新不及时而存在偏差,所以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去除重复记录、纠正错误数据、补充缺失值等操作。
三、特征工程
1、特征选择
- 对于医疗领域判定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来说,年龄是一个重要特征,一般年龄越大风险越高,但单纯的年龄数字可能不够精准,所以可以将年龄进行分组,如青年(18 - 35岁)、中年(36 - 59岁)、老年(60岁以上),性别也是一个特征,男性在某些心血管疾病方面可能比女性风险更高,家族病史同样重要,如果家族中有多人患有心血管疾病,个体的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在金融信贷高危人群识别中,收入水平与信贷风险密切相关,但不能仅仅看收入的绝对值,还需要考虑收入的稳定性,职业也是一个关键特征,例如从事高风险行业(如股票投资行业)的人员可能在信贷风险上与从事稳定公职人员有所不同。
2、特征变换
- 在医疗数据中,一些临床检验指标可能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比如血压值,不同的测量单位(mmHg或者kPa)需要统一,并且可以将其转化为相对于正常范围的偏离程度,在金融数据中,对于收入水平这种数值型特征,可以进行对数变换,以减少数据的偏态性,使其更符合逻辑回归模型的假设。
四、逻辑回归模型构建
1、模型假设
- 逻辑回归假设数据中的自变量(我们选择的各种特征)与因变量(是否属于高危人群,是一个二分类变量,如0表示非高危人群,1表示高危人群)之间存在一种非线性的关系,通过逻辑函数(sigmoid函数)将线性组合的结果映射到0 - 1之间,来表示属于高危人群的概率。
2、模型参数估计
- 利用收集和处理好的数据,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来估计逻辑回归模型中的参数,例如在医疗数据中,对于包含年龄分组、性别、家族病史、血压、血脂等特征的模型,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来确定每个特征对应的系数,在金融信贷数据中,确定收入水平、职业、信贷记录等特征对应的系数。
五、模型评估
1、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 在医疗数据中,将清洗和处理后的数据集按照一定比例(如70%为训练集,30%为测试集)进行划分,在金融数据中也采用类似的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评估指标
-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准确率、召回率、F1 - score等,以医疗领域为例,如果我们关注的是尽量不漏诊高危人群,那么召回率就非常重要,在金融信贷领域,如果要平衡对高危人群的识别和对正常客户的误判,F1 - score可能是一个更合适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来评估逻辑回归模型在测试集上的表现,判断模型是否能够准确地识别高危人群。
六、模型应用与解释
1、应用场景
- 在医疗领域,一旦模型经过评估确定有效,就可以应用于新患者的风险评估,例如在社区医疗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提供的基本信息和检验数据,输入到模型中,快速得到患者是否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初步判断,以便采取进一步的检查和预防措施。
- 在金融领域,银行可以利用模型对新的信贷申请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决定是否给予贷款以及贷款的额度和利率等。
2、模型解释
- 对于逻辑回归模型中的每个特征系数,可以解释其对结果(是否为高危人群)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在医疗模型中,如家族病史特征的系数为正,说明家族病史会增加成为高危人群的概率;系数的大小则表示影响的程度,在金融模型中,信贷逾期记录特征的系数为正且较大,表明有逾期记录会大大增加信贷高危的可能性。
七、结论
逻辑回归在高危人群判定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合理的数据收集、特征工程、模型构建、评估和应用解释等流程,可以有效地在医疗、金融等多个领域识别高危人群,也需要不断地对模型进行优化和改进,随着数据的不断更新和新特征的发现,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场景下高危人群判定的需求。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