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涉密网络管理制度》
总则
1、目的
为加强涉密网络的管理,保障国家秘密安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保密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涉及涉密网络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的部门及人员。
涉密网络的规划与建设
1、规划要求
涉密网络的规划应根据本单位保密工作需求,按照国家保密标准进行,规划内容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安全防护体系、用户权限管理等方面,确保涉密网络具备高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2、建设审批
涉密网络建设项目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建设单位应向本单位保密管理部门提交建设方案,包括网络建设的目的、规模、技术方案、安全措施等内容,保密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和审查,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建设。
3、承建单位选择
选择承建涉密网络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保密资质,在签订建设合同前,应要求承建单位签订保密协议,明确双方的保密责任和义务,确保建设过程中的涉密信息安全。
涉密网络的使用与操作
1、用户管理
(1)涉密网络用户应经本单位保密管理部门审查批准,颁发涉密网络使用许可证后方可使用。
(2)用户应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应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长度不少于8位。
(3)用户权限应根据其工作职能和保密需求进行严格划分,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工作所需的涉密信息。
2、信息存储与传输
(1)涉密信息应存储在涉密网络指定的存储区域内,存储介质应符合国家保密标准,严禁在非涉密存储介质上存储涉密信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涉密信息的传输应通过涉密网络内部的安全通道进行,严禁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非涉密网络传输涉密信息,在进行涉密信息传输时,应进行加密处理,并对传输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3、操作规范
(1)用户在使用涉密网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进行系统设置更改、软件安装卸载等操作。
(2)严禁在涉密网络计算机上使用未经许可的移动存储设备,如需使用,应先进行病毒查杀和保密检查。
(3)在离开涉密网络终端时,用户应及时注销登录,防止他人未经授权使用。
涉密网络的安全防护
1、物理安全
(1)涉密网络机房应设置在安全可靠的区域,机房周围应设置防护设施,防止非法入侵。
(2)机房内应配备防火、防潮、防雷、防静电等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涉密网络设备应进行标识管理,明确设备的密级和使用范围。
2、网络安全
(1)涉密网络应配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软件等安全防护设备,定期进行升级和更新。
(2)对涉密网络的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3)定期对涉密网络进行安全评估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和修复安全隐患。
3、数据安全
(1)建立数据备份制度,定期对涉密数据进行备份,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的介质上,并异地保存。
(2)对涉密数据的访问、修改等操作应进行审计记录,便于追溯和查询。
涉密网络的维护与管理
1、维护人员管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涉密网络维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保密意识,经本单位保密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上岗。
(2)维护人员在进行网络维护时,应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得擅自复制、传播涉密信息。
(3)维护人员应定期接受保密教育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保密技能和业务水平。
2、设备管理
(1)涉密网络设备应进行登记管理,建立设备台账,详细记录设备的型号、序列号、购置时间、使用部门等信息。
(2)设备的维修、报废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维修涉密网络设备时,应选择具有保密资质的维修单位,并签订保密协议,报废设备应进行保密处理,确保设备中的涉密信息不被泄露。
3、管理制度更新
涉密网络管理制度应根据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变化、本单位保密工作需求的变化以及技术发展情况及时进行更新和完善,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监督与检查
1、保密管理部门职责
本单位保密管理部门负责对涉密网络的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定期检查涉密网络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用户操作是否规范、管理制度是否执行等情况。
2、违规处理
对违反本制度的部门和人员,保密管理部门应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警告、通报批评等处理措施,对造成涉密信息泄露等严重后果的,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附则
1、本制度由本单位保密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