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港常见并发症及处理专家共识解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引言
输液港作为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期输液、化疗、肠外营养支持等患者,在其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了解这些并发症并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输液港的使用效能至关重要。
二、输液港常见并发症
1、感染
局部感染:表现为输液港植入部位周围皮肤红肿、压痛、发热,有时可伴有脓性分泌物,这可能是由于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术后护理不当(如局部清洁不佳)或者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的。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可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血培养可能呈阳性,细菌可沿导管进入血液循环,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
2、导管堵塞
血栓性堵塞:血液在导管内凝固形成血栓是导管堵塞的常见原因之一,这可能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如肿瘤患者、长期卧床患者)、输液港长时间未使用、封管操作不当(如封管液量不足、封管方法不正确)等因素有关,血栓形成后可导致输液不畅甚至完全堵塞,影响输液港的正常使用。
非血栓性堵塞:主要是由于药物沉淀、脂质沉积等原因造成,某些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在导管内沉淀,或者长期输注脂肪乳剂后脂质在导管壁上沉积,逐渐导致导管内径变窄,最终堵塞。
3、导管移位或断裂
导管移位:导管可能会发生移位,如尖端进入颈内静脉而不是上腔静脉,这可能与植入时定位不准确、患者剧烈运动或者外力牵拉等因素有关,导管移位后可能会影响输液效果,导致输液不畅、疼痛等症状,还可能增加血栓形成和感染的风险。
导管断裂:较为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可能是由于导管质量问题、长期反复使用导致导管老化,或者在穿刺过程中操作不当(如使用锐利的穿刺针)等原因造成,断裂的导管碎片可能会随血流漂移,引起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4、港体相关并发症
港体翻转:输液港的港体可能会发生翻转,这会导致穿刺困难或者无法穿刺,多是由于港体周围组织包裹不良、患者体位突然改变或者局部受到较大外力等因素引起。
港体渗漏:表现为港体周围肿胀,有液体渗出,可能是由于港体外壳破损、连接部位松动等原因造成,这不仅会影响输液,还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刺激和感染。
5、皮肤相关并发症
皮肤过敏:部分患者可能对输液港周围的敷料、固定胶带或者消毒剂过敏,出现皮肤瘙痒、红斑、皮疹等症状,这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并且如果搔抓过度可能会破坏皮肤完整性,增加感染的风险。
皮肤破损:长期使用输液港,频繁更换敷料或者固定装置可能会导致皮肤破损,患者皮肤的自身状况(如皮肤薄、脆弱)也可能增加皮肤破损的风险,皮肤破损后容易引起局部感染,影响输液港的正常使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6、穿刺相关并发症
穿刺失败:由于输液港的港体位置较深或者穿刺技术不熟练,可能会导致穿刺失败,多次穿刺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可能损伤港体、导管,增加感染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误穿动脉:在穿刺过程中,如果误穿动脉,会导致局部出血、血肿形成,严重时可能会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这需要及时进行压迫止血等处理措施。
三、并发症的处理
1、感染的处理
局部感染:对于局部感染,应首先加强局部护理,用碘伏等消毒剂清洁消毒局部皮肤,保持局部干燥,如果有脓性分泌物,可进行分泌物培养,根据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局部涂抹或者口服,如果感染严重,可能需要暂时停止使用输液港,待感染控制后再评估是否继续使用。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一旦怀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应立即抽取血培养(包括外周血和从输液港抽取的血液),同时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如果血培养结果证实为导管感染,应考虑拔除输液港或者更换导管,同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
2、导管堵塞的处理
血栓性堵塞:对于血栓性堵塞,可以尝试使用尿激酶等溶栓药物进行溶栓,具体方法是将适量的尿激酶注入导管内,保留一定时间后回抽,观察是否能够疏通导管,如果溶栓成功,应进一步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调整抗凝措施,防止再次血栓形成,如果溶栓失败,可能需要拔除导管。
非血栓性堵塞:对于药物沉淀或脂质沉积引起的堵塞,可以尝试使用特殊的溶剂进行冲洗,对于长春新碱沉淀可以使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对于脂质沉积可以使用乙醇溶液冲洗,但在使用这些特殊溶剂时,要注意其对导管和患者的安全性。
3、导管移位或断裂的处理
导管移位:如果发现导管移位,应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血管造影等)确定导管的位置,如果移位不严重,可以尝试在透视下调整导管位置;如果移位严重或者调整失败,则需要拔除导管并重新植入。
导管断裂:一旦怀疑导管断裂,应立即停止使用输液港,并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断裂导管的位置,如果断裂的导管碎片位于血管内且有漂移的风险,可能需要通过介入手术或者外科手术将其取出,以防止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4、港体相关并发症的处理
港体翻转:如果港体翻转,轻度的翻转可以尝试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复位穿刺,如果复位失败或者翻转严重,可能需要手术重新调整港体位置。
港体渗漏:对于港体渗漏,应首先检查港体外壳是否破损、连接部位是否松动,如果是港体外壳破损,应考虑更换输液港;如果是连接部位松动,可以重新连接并固定,同时密切观察局部情况。
5、皮肤相关并发症的处理
皮肤过敏:对于皮肤过敏患者,应更换可能引起过敏的敷料、胶带或者消毒剂,可以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口服,局部涂抹糖皮质激素软膏等缓解症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皮肤破损:对于皮肤破损,应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继续受到刺激,可以使用促进皮肤愈合的药物(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涂抹,同时根据破损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暂停使用输液港。
6、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处理
穿刺失败:对于穿刺失败,应重新评估穿刺条件,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再次穿刺,在穿刺前要准确确定港体的位置,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和穿刺方法。
误穿动脉:如果误穿动脉,应立即停止穿刺,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压迫时间要足够长,一般需要10 - 15分钟以上,直到出血停止,如果形成血肿,可在血肿部位冷敷,减少出血和肿胀,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肢体血液循环情况。
四、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1、严格的无菌操作
- 在输液港植入、维护和穿刺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医护人员应洗手、戴口罩、帽子,使用无菌器械和敷料,植入手术应在符合无菌要求的手术室进行,术后要定期对输液港进行维护,包括更换敷料、肝素帽等。
2、正确的封管操作
- 封管是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环节,应根据导管的类型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如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封管液的量要足够,封管方法要正确,一般采用正压封管法,即在封管液即将推注完毕时,边推注边拔出注射器,防止血液回流进入导管。
3、规范的患者教育
-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输液港的相关知识,包括日常护理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等,告知患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外力牵拉输液港导管,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等。
4、定期的评估与监测
- 应定期对输液港进行评估,包括检查港体和导管的位置、通畅性等,通过触摸港体、观察输液速度、进行回抽等方法来判断输液港是否正常,要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及时发现患者的高凝状态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五、结论
输液港在临床治疗中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多种并发症,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这些并发症,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通过不断提高植入技术、规范维护操作、加强患者教育等手段,提高输液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为患者的治疗服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如何更好地减少输液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