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的网络安全法定义务:以制定相关预案为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根据网络安全法的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当履行众多重要的义务。
一、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涵盖了众多领域,如能源、通信、金融、交通等,它们是国家网络安全和整个社会正常运转的核心支撑,运营者负责这些基础设施的日常运行、管理和维护,其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公民的基本权益,能源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一旦遭受网络攻击,可能导致大面积停电,影响无数企业的生产运营和民众的日常生活;金融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若出现安全漏洞,可能引发金融交易混乱,危及国家金融安全。
二、应当制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1、定制化制度的必要性
-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不能采用通用的、简单的安全管理制度,由于每个运营者的业务类型、系统架构、数据敏感性等存在差异,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定制内部安全管理制度,一家大型金融机构与一家电力企业,虽然都属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但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可能是交易数据的泄露和篡改,而电力企业则更担心电力调度系统被恶意干扰。
- 操作规程也需要细致入微,对于关键系统的操作,如服务器的维护、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等,每一个步骤都要有明确的规定,以数据备份为例,要规定备份的频率、存储的位置、数据完整性的验证方式等,确保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准确地恢复数据。
2、制度和规程的更新机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网络安全威胁是不断演变的,新的攻击手段、技术漏洞等层出不穷,运营者必须建立制度和规程的更新机制,定期对其进行审查和修订,当出现新的零日漏洞被公开披露时,运营者要及时评估其对自身系统的影响,并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中补充相应的防范措施。
三、应当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1、预案的内容构建
- 应急响应流程是预案的核心内容,在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时,运营者需要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从事件的监测、发现、报告到初步的应急处置,再到后续的恢复和总结,当监测到疑似网络攻击时,安全监测部门要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应急指挥中心迅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初步遏制,同时通知相关业务部门做好应对准备。
- 还应包括资源调配计划,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要明确在应急情况下,人力、物力和技术资源如何调配,如在遭受大规模DDoS攻击时,需要确定从哪里获取额外的网络带宽资源,调用哪些专业的网络安全技术人员进行应对等。
2、预案的演练和完善
- 预案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必须进行定期演练,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网络安全事件,如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等,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演练过程中要注意发现问题,如部门之间的协调不畅、资源调配的延迟等,并及时对预案进行完善。
四、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网络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技术措施的选择与应用
- 运营者要根据自身的网络架构和安全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措施,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技术等,防火墙可以阻止未经授权的外部网络访问,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入侵行为,加密技术则保障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 要不断跟进新技术的发展,及时对技术措施进行升级,如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加密算法可能面临被破解的风险,运营者就需要研究和应用量子加密等新兴技术。
2、其他必要措施的补充
- 除了技术措施,运营者还需要采取其他必要措施,这包括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对员工进行网络安全培训,使他们能够识别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如钓鱼邮件等;加强物理安全防护,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机房、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物理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破坏。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网络安全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只有全面、严格地履行网络安全法规定的各项义务,才能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维护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