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之外:那些易被误认的数据处理方式》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挖掘已成为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数据挖掘方法包括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预测等,有一些操作或功能常常被误认为是数据挖掘,但实际上不属于数据挖掘的范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数据查询与简单检索
数据查询是从数据库中获取特定数据的操作,在一个企业的销售数据库中,查询特定日期范围内的销售记录,或者查询某一特定客户的所有订单信息,这只是基于预定义的结构和条件,从存储系统中提取数据,没有涉及到对数据背后隐藏模式的挖掘。
从技术实现角度看,数据查询通常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等工具,以SQL为例,一条简单的查询语句如“SELECT * FROM sales_table WHERE sale_date BETWEEN '2021 - 01 - 01' AND '2021 - 01 - 31'”,它只是按照设定的日期范围筛选出销售表中的数据,这种操作不具备数据挖掘的深度分析特征。
与数据挖掘相比,数据查询的目的是明确和直接的,是为了获取已知信息,而数据挖掘则是要发现未知的、潜在的模式和关系,在数据挖掘的聚类分析中,它会自动将数据集中相似的数据点归为一类,事先并不知道这些类别的存在,这与单纯查询特定数据有着本质区别。
二、数据可视化(单纯呈现层面)
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以图形或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便于直观地理解数据,制作柱状图来展示不同部门的年度销售额,或者用折线图呈现某产品在一段时间内的价格波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在单纯的数据可视化操作中,只是将已有的数据以一种更直观的方式呈现,没有对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比如使用Excel制作一个简单的饼图来表示公司不同业务板块的营收占比,这仅仅是对数据的一种展示手段。
数据挖掘虽然也可能会借助可视化来展示挖掘的结果,但可视化本身不是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在数据中寻找隐藏的模式、趋势等,如通过关联规则挖掘发现购买某种商品的顾客同时也倾向于购买另一种商品,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分析,而不是简单的可视化呈现能够做到的。
三、数据清洗与预处理(非挖掘性操作部分)
数据清洗和预处理是为了提高数据质量而进行的操作,这包括去除重复数据、处理缺失值、纠正错误数据等,在一个包含大量用户信息的数据库中,如果存在重复的用户记录,就需要进行去重操作;如果某个用户的年龄字段为空值,可能需要根据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填充或者标记。
这些操作虽然是数据分析流程中的重要步骤,但它们不属于数据挖掘的核心内容,数据清洗和预处理是为数据挖掘等后续分析操作做准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挖掘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数据中的价值,如通过分类算法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的消费群体,这种分类是基于数据中的多种特征进行的深度挖掘,而不是数据清洗所关注的内容。
四、传统的统计计算(部分情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传统的统计计算,如计算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在一定程度上与数据挖掘有所区别,计算一个班级学生成绩的平均分,这只是对数据的一种基本统计描述。
虽然数据挖掘中也可能会用到一些统计方法,但数据挖掘更侧重于发现复杂的关系和模式,在预测性数据挖掘中,不仅仅是计算简单的统计量,而是构建复杂的模型(如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未来的趋势,这与单纯的统计计算有着质的不同,传统统计计算更多是对现有数据的一种概括性描述,而数据挖掘是探索数据中的隐藏知识,如在文本挖掘中发现文档之间的语义关系等,这远远超出了传统统计计算的范畴。
虽然这些操作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大框架下都很重要,但它们不属于常见的数据挖掘方法,正确区分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数据挖掘的内涵,从而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挖掘数据的真正价值。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