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容器与虚拟机:并非替代而是融合共生》
容器与虚拟机利用的实现方式共性
1、资源隔离的底层逻辑
- 虚拟机通过在物理硬件之上创建虚拟层,如Hypervisor(虚拟机监视器),来模拟出多个独立的虚拟机实例,每个虚拟机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虚拟硬件设备,Hypervisor负责管理物理资源的分配,例如CPU、内存、磁盘和网络等,将物理资源分割并分配给各个虚拟机,实现虚拟机之间的资源隔离。
- 容器则是利用操作系统的内核特性来实现资源隔离,在Linux系统中,容器通过namespaces来隔离进程、文件系统、网络等资源,不同的容器可以运行在同一个操作系统内核之上,它们看起来像是独立的系统环境,Cgroups(控制组)则用于对容器的资源使用进行限制和管理,如限制容器的CPU使用率、内存使用量等,从资源隔离和管理的角度来看,两者都是为了在一个物理环境中创建出多个相对独立的运行环境,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2、应用部署与运行的相似性
- 虚拟机在部署应用时,需要先在虚拟机中安装操作系统,然后在操作系统之上安装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在一个运行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的虚拟机中部署企业级的ERP系统,需要先安装Windows Server,配置好网络、数据库等基础环境,再安装ERP软件及其相关的中间件。
- 容器在部署应用时,虽然不需要安装完整的操作系统,但也需要将应用及其依赖打包成一个容器镜像,这个容器镜像包含了应用运行所需的所有组件,如运行时环境、库文件等,将一个基于Node.js的Web应用打包成容器镜像,然后将这个镜像部署到容器运行环境中,无论是虚拟机还是容器,都需要将应用及其相关的组件整合起来,以确保应用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中正常运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容器与虚拟机并非替代关系
1、安全性和隔离性需求差异
- 在一些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场景下,虚拟机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系统中,不同业务部门的应用可能需要严格的安全隔离,虚拟机提供了基于硬件级别的隔离,即使一个虚拟机中的应用受到攻击,由于硬件级别的隔离,很难影响到其他虚拟机中的应用,而容器虽然通过namespaces和Cgroups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隔离,但毕竟是共享操作系统内核的,如果内核存在漏洞,可能会影响到多个容器。
- 对于一些小型企业或创业公司,开发和测试环境的安全性要求相对较低,容器的轻量级隔离已经足够满足需求,而且容器的快速部署和启动特性,可以让开发人员更高效地进行应用的开发和测试迭代。
2、应用兼容性与遗产系统支持
- 许多企业存在大量的遗产系统,这些系统可能是基于特定版本的操作系统和硬件架构构建的,虚拟机可以很好地模拟这些旧的操作系统和硬件环境,从而支持遗产系统的继续运行,一些工业控制系统可能运行在古老的Windows NT操作系统上,通过创建虚拟机可以在现代的服务器硬件上继续运行这些系统。
- 容器则更侧重于现代的、基于云原生架构的应用,对于那些依赖于特定操作系统版本和硬件设备的遗产系统,容器可能无法直接提供支持,容器化的应用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云原生规范,如微服务架构、容器编排等,这对于一些传统的、单体式的遗产系统来说,改造难度较大。
容器与虚拟机的融合趋势
1、混合云环境中的协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在混合云环境中,企业可能同时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内部部署虚拟机)和云服务提供商的云资源(容器化的云服务),虚拟机可以用于运行企业的关键业务系统,这些系统对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并且可能已经在企业内部运行多年,迁移成本较高,而容器则可以用于部署新的云原生应用,利用云平台的弹性伸缩和资源共享优势,企业可以将传统的ERP系统继续运行在内部的虚拟机集群上,同时在云平台上使用容器部署新的移动应用后端服务,通过API等方式实现两者之间的交互。
- 容器编排平台(如Kubernetes)和虚拟机管理平台(如VMware vSphere)也在不断发展融合功能,Kubernetes可以管理运行在虚拟机中的容器,实现容器在不同虚拟机之间的调度和资源分配,VMware也在探索将容器原生的功能集成到其虚拟机管理体系中,为用户提供更加无缝的混合云体验。
2、微服务架构下的互补
- 在微服务架构中,不同的微服务可能有不同的需求,一些对资源隔离要求严格、需要特定操作系统环境的微服务可以采用虚拟机进行部署,一个需要特定版本Windows操作系统和GPU支持的图像识别微服务可能更适合在虚拟机中运行,而其他一些无状态的、轻量级的微服务,如简单的Web API服务,则可以采用容器进行部署,通过这种混合部署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虚拟机和容器各自的优势,提高整个微服务架构的性能、安全性和可管理性。
- 容器和虚拟机的融合还体现在监控和管理方面,企业可以采用统一的监控工具来管理虚拟机和容器的资源使用、性能指标等,通过Prometheus等监控工具,可以同时收集虚拟机和容器的相关指标,如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网络流量等,然后在统一的可视化平台(如Grafana)上进行展示和分析,方便运维人员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
容器和虚拟机虽然在实现方式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并非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在现代的信息技术架构中逐渐走向融合共生,这种融合将为企业提供更加灵活、高效、安全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