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全流程解析
资产清查的准备工作
1、成立清查小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行政事业单位应组建由单位负责人牵头,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业务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的资产清查小组,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资产清查计划、组织实施清查工作、审核清查结果等,财务人员熟悉账务处理,能够准确核对资产账目;资产管理部门人员了解资产的实际存放和使用情况;业务部门人员则能对专用设备等特定资产的状况提供专业信息。
2、制定清查方案
- 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资产清查方案,方案内容包括清查的目的、范围、基准日、方法、步骤以及人员分工等,清查范围要涵盖单位的全部资产,如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基准日的确定应便于准确反映资产的状况,例如选择会计期末作为基准日,清查方法可以采用实地盘点法、账目核对法等,以实地盘点法为例,对于固定资产,清查小组要到资产存放地点逐一清点核实,查看资产的数量、规格、型号等是否与账目记录一致。
3、收集相关资料
- 收集单位的财务账目、资产台账、资产购置合同、产权证明等相关资料,财务账目是清查资产价值的重要依据,资产台账记录了资产的基本信息,购置合同能明确资产的购置时间、价格等关键信息,产权证明则确定了资产的权属关系,在清查房屋建筑物资产时,产权证明能够确认该资产是否归本单位所有,避免出现产权纠纷。
资产清查的具体实施
1、清查流动资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对于货币资金,要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确保账实相符,盘点库存现金,检查现金日记账的记录是否准确,在清查应收账款时,要逐一核对往来单位,核实应收账款的金额、账龄等情况,对长期挂账的应收账款要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对于可能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要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核销,对于存货,要实地盘点存货的数量、质量,检查存货的计价是否准确,是否存在积压、变质等情况。
2、清查固定资产
- 按照固定资产台账,对单位的房屋、设备、车辆等固定资产进行实地清查,检查固定资产的标签是否完整,记录其实际使用状态,如正常使用、闲置、报废等,核实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未入账的固定资产,对于盘盈的固定资产,要查明来源,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入账;对于盘亏的固定资产,要分析原因,如是否因管理不善丢失或正常报废未及时处理等,并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进行核销。
3、清查无形资产
- 清查单位拥有的专利、商标、软件等无形资产,核实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摊销情况等,检查是否存在未入账的无形资产,例如单位自行研发的软件,如果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但未入账的,要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清查结果的处理
1、账务调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根据清查结果,对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对于盘盈的资产,按照重置成本等方法确定入账价值后增加资产和相应的权益;对于盘亏的资产,减少资产账面价值并查明原因追究责任,盘盈一台设备,经评估确定其重置价值后,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或“待处理财产损溢”等科目。
2、完善管理制度
- 针对清查过程中发现的资产管理问题,如资产登记不规范、日常管理不到位等,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流程,加强资产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清查工作,建立严格的资产购置审批制度,防止盲目购置资产;加强资产使用部门的责任,定期对资产进行保养和检查。
3、清查报告编制
- 编制资产清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清查工作的基本情况、清查结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清查报告要如实反映单位资产的状况,为单位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在报告中详细列出资产的盘盈盘亏情况,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如加强人员培训、优化资产管理流程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