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云平台运维管理制度》
总则
1、目的
随着公司业务对云平台依赖程度的日益加深,为了确保云平台的稳定运行、高效利用以及数据安全,特制定本运维管理制度,本制度旨在规范云平台运维管理的各个环节,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提高运维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公司云平台相关业务的顺利开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涉及云平台运维管理的部门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运维团队、开发团队、安全团队以及使用云平台资源的各个业务部门。
云平台架构概述
1、基础设施层
云平台的基础设施层由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资源组成,这些硬件资源分布在不同的数据中心,通过虚拟化技术将物理资源转化为虚拟资源池,为上层应用提供计算、存储和网络服务。
2、平台层
平台层构建于基础设施层之上,提供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等服务,它为应用开发和部署提供了统一的运行环境,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和开发框架。
3、应用层
应用层是公司各个业务系统在云平台上的具体部署,包括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办公自动化(OA)系统等,这些应用系统直接面向用户,为公司的日常运营和业务发展提供支持。
运维团队组织架构与职责
1、组织架构
运维团队分为系统运维组、网络运维组和应用运维组,系统运维组负责云平台操作系统、服务器硬件等的维护;网络运维组负责网络设备、网络安全策略的管理;应用运维组负责云平台上各个应用系统的部署、更新和故障排查。
2、职责
- 系统运维组
- 负责云平台服务器的安装、配置和日常巡检,包括服务器硬件状态监测、操作系统更新等。
- 优化服务器性能,解决服务器运行过程中的性能瓶颈问题。
- 参与云平台的容量规划,根据业务发展需求预测服务器资源需求。
- 网络运维组
- 设计和部署云平台网络架构,确保网络的高可用性和安全性。
- 管理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配置网络参数,进行网络故障排查。
- 制定和实施网络安全策略,防范网络攻击,如DDoS攻击、恶意入侵等。
- 应用运维组
- 负责应用系统在云平台上的部署和上线,确保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对应用系统进行性能调优,处理应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故障和问题。
- 配合开发团队进行应用系统的更新和升级,保障更新过程的平稳过渡。
日常运维管理
1、监控与告警
- 建立全面的监控体系,对云平台的基础设施、平台层和应用层进行实时监控,监控指标包括服务器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I/O、网络流量、应用系统响应时间等。
- 设定合理的告警阈值,当监控指标超出阈值时,及时发送告警信息给相关运维人员,告警方式包括邮件、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等。
2、巡检制度
- 制定详细的巡检计划,系统运维组、网络运维组和应用运维组按照各自的职责定期对云平台进行巡检。
- 巡检内容包括硬件设备状态、软件系统运行状态、网络连接状况、应用系统功能检查等,巡检人员应认真记录巡检结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3、备份与恢复
- 制定完善的备份策略,对云平台上的重要数据和系统配置进行定期备份,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异地数据中心,以防止本地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时数据丢失。
- 定期进行备份数据的恢复测试,确保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在发生数据丢失或系统故障时,能够及时利用备份数据进行恢复操作。
变更管理
1、变更流程
- 任何对云平台的变更,包括硬件设备升级、软件系统更新、网络配置调整、应用系统功能修改等,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变更流程。
- 变更发起者应填写变更申请单,详细说明变更的内容、目的、影响范围、风险评估等信息,变更申请单应提交给运维团队负责人进行审核。
- 运维团队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对变更申请进行评估,包括技术可行性、对业务的影响、风险控制措施等,如果评估通过,制定变更计划并安排变更实施时间。
2、变更实施与验证
- 变更实施人员应按照变更计划进行变更操作,在变更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变更的顺利进行。
- 变更完成后,应对变更结果进行验证,确保变更达到预期目的,且未对云平台的其他部分造成不良影响,验证通过后,记录变更实施的详细情况,包括变更时间、变更人员、变更结果等。
故障管理
1、故障分类
- 根据故障对云平台和业务的影响程度,将故障分为紧急故障、重要故障和一般故障,紧急故障是指导致云平台大面积瘫痪,严重影响公司业务正常开展的故障;重要故障是指影响部分业务功能,但不会导致业务全面停止的故障;一般故障是指对业务影响较小的局部性故障。
2、故障处理流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故障发生时,首先由监控系统发出告警信息,运维人员接到告警后应立即对故障进行初步判断,确定故障的类型和影响范围。
- 对于紧急故障,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理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故障抢修,尽量缩短故障恢复时间,在故障处理过程中,应及时向相关业务部门通报故障处理进展情况。
- 故障处理完成后,应对故障进行分析,找出故障发生的原因,总结故障处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安全管理
1、安全策略
- 制定云平台安全策略,包括访问控制策略、数据加密策略、安全审计策略等,访问控制策略应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访问云平台资源;数据加密策略应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安全审计策略应对云平台上的操作进行审计,记录操作日志,以便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进行追溯。
2、安全漏洞管理
- 定期对云平台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漏洞,对于发现的安全漏洞,应根据漏洞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修复计划,及时进行漏洞修复。
- 关注安全漏洞信息发布平台,及时了解最新的安全漏洞动态,对云平台进行相应的安全加固。
性能优化
1、性能评估指标
- 建立云平台性能评估指标体系,包括资源利用率、响应时间、吞吐量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评估云平台的性能状况。
2、性能优化措施
- 根据性能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性能优化措施,优化服务器配置、调整数据库参数、优化应用代码等,在进行性能优化时,应充分考虑优化措施对云平台稳定性和业务功能的影响。
培训与知识管理
1、培训计划
- 制定运维人员培训计划,定期组织运维人员参加技术培训,包括云平台技术、网络技术、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2、知识管理
- 建立运维知识管理体系,将运维过程中的经验、技术文档、故障处理案例等进行整理和归档,运维人员可以通过知识管理平台共享知识和经验,提高运维管理的效率。
附则
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未尽事宜,由运维团队负责解释和修订。
2、本制度应根据云平台技术的发展和公司业务的需求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