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化:概念解析与目的探究》
一、虚拟化的概念
(一)从技术层面定义
虚拟化是一种资源管理技术,它将计算机的各种实体资源,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的物理形态进行抽象化,以服务器虚拟化为例,它通过软件技术将一台物理服务器虚拟成多个逻辑服务器,每个逻辑服务器都可以独立运行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就好像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一样,这些虚拟服务器共享物理服务器的硬件资源,包括CPU、内存、磁盘和网络接口等。
对于存储虚拟化,它把不同的存储设备(如磁盘阵列、磁带库等)的存储容量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存储池,用户看到的不是各个分散的存储设备,而是一个可以灵活分配和管理的存储资源整体,网络虚拟化则是将物理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及其功能进行抽象,创建出虚拟网络,在虚拟网络中可以灵活地配置网络拓扑、带宽分配和安全策略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与传统计算模式的区别
在传统的计算模式中,硬件与软件、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之间是紧密耦合的关系,一个操作系统被安装在特定的物理服务器上,只能利用该服务器的硬件资源,并且如果要迁移应用程序,往往需要连同操作系统和硬件一起考虑,过程复杂且容易出现兼容性问题,而虚拟化打破了这种紧密耦合的关系,它使得软件和硬件可以相对独立地存在和运行,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运行,而不必关心底层的硬件具体是什么样的,并且可以方便地在不同的物理硬件之间迁移,只要目标硬件支持相应的虚拟化平台。
二、虚拟化的目的
(一)提高资源利用率
1、硬件资源的整合
在企业数据中心中,往往存在大量的服务器,但是每个服务器的负载率可能并不高,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将多个低负载的服务器整合到少数几台物理服务器上,一家企业有10台服务器,每台服务器的平均CPU利用率只有20%左右,采用虚拟化技术后,可以将这些服务器上的应用整合到2 - 3台物理服务器上,通过合理分配虚拟资源,使物理服务器的CPU、内存等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减少了硬件设备的采购数量,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数据中心的空间占用。
2、灵活分配资源
虚拟化允许根据应用的需求动态分配资源,以云计算环境为例,不同的用户应用对资源的需求在不同的时间段会有很大差异,有的应用在白天业务繁忙时需要更多的CPU资源和内存,而在夜间则需求减少,虚拟化平台可以根据应用的实时需求,动态调整分配给每个虚拟实例的资源,如增加或减少虚拟CPU的数量、调整内存大小等,从而提高整个资源池的使用效率。
(二)降低成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硬件成本
由于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企业可以减少购买新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的数量,对于新建立的数据中心或者进行IT基础设施升级的企业来说,这是一笔可观的成本节省,原本需要购买100台服务器来满足业务需求,经过虚拟化整合后,可能只需要购买30 - 40台服务器就能够达到相同甚至更好的性能,大大降低了硬件采购成本。
2、运维成本
管理较少数量的物理设备意味着更低的运维成本,包括设备的维护、电力消耗、机房空间租赁等方面的成本都会降低,虚拟化平台通常提供集中的管理界面,管理员可以更方便地对虚拟资源进行管理,减少了管理的复杂性和人力成本。
(三)提高业务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1、快速部署应用
在虚拟化环境中,创建新的虚拟服务器或虚拟应用实例非常快捷,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迅速部署新的应用系统,而不需要像传统模式那样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硬件安装、操作系统配置等工作,一家互联网企业要推出新的业务服务,在虚拟化平台上可以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就创建出满足业务需求的虚拟服务器和相关的应用环境,大大缩短了业务上线的时间。
2、易于扩展
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对IT资源的需求会不断增加,虚拟化技术使得企业可以方便地进行资源扩展,可以通过在现有的虚拟化平台上增加新的物理服务器来扩展资源池,然后动态地将这些新资源分配给需要的虚拟实例,而对于传统的IT架构,扩展往往需要购买新的硬件设备、重新规划网络和系统架构等复杂的过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四)提高灾难恢复能力
1、备份和恢复的便利性
虚拟化提供了方便的备份和恢复机制,可以对整个虚拟服务器或虚拟存储进行快照备份,当出现故障时,可以快速恢复到之前的某个时间点的状态,与传统的基于物理设备的备份相比,虚拟化的备份和恢复操作更加简单、快捷,并且可以减少数据丢失的风险。
2、故障隔离
在虚拟化环境中,不同的虚拟实例之间是相互隔离的,如果一个虚拟服务器出现故障,不会影响到其他虚拟服务器的正常运行,这有助于提高整个IT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发生灾难或故障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业务中断的影响。
虚拟化技术以其独特的概念内涵,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提升业务灵活性和灾难恢复能力等多方面有着重要的目的和意义,在现代企业的IT架构和云计算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