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架构适用场景:基于其缺点的反向思考》
一、超融合架构的缺点
(一)性能方面的局限性
1、存储性能
- 在超融合架构中,存储往往是基于分布式文件系统或者对象存储构建在通用服务器的本地磁盘之上,虽然这种方式可以提供一定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但在高并发、低延迟要求极高的场景下,可能会面临挑战,在金融交易系统的核心交易环节,每一笔交易的响应时间需要在毫秒级甚至微秒级,超融合架构下的存储可能会因为磁盘I/O的竞争以及分布式存储系统内部的数据分发和校验等操作,导致延迟增加,与传统的高端存储阵列相比,其顺序读写和随机读写性能在某些极限情况下可能无法满足需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对于一些对存储带宽要求极高的应用,如大规模视频渲染农场,在渲染过程中,需要从存储中快速读取大量的素材文件,如果超融合架构的存储网络带宽不够或者存储节点的磁盘读写速度不能协同满足需求,就会出现渲染任务排队等待数据的情况,从而延长整个渲染周期。
2、网络性能
- 超融合架构依赖网络进行数据的传输和节点间的通信,在大规模数据迁移或者集群扩展时,网络流量会急剧增加,如果网络带宽不足或者网络拓扑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数据传输的瓶颈,当在超融合集群中进行虚拟机的实时迁移时,需要将虚拟机的内存数据快速通过网络传输到目标节点,如果网络速度不够快,可能会导致虚拟机迁移时间过长,甚至在迁移过程中出现服务中断的情况,超融合架构中的网络还承担着存储数据的分发、副本同步等功能,网络的拥堵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二)数据管理复杂性
1、数据一致性
- 在超融合架构中,数据分布在多个节点上,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通常采用数据副本的方式,在数据更新时,确保多个副本之间的一致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当一个节点上的应用程序对存储中的某个数据块进行修改时,需要及时将这个修改同步到其他副本所在的节点,在网络波动或者节点故障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这种数据不一致可能会导致应用程序出现错误,甚至数据丢失。
2、数据备份与恢复
- 超融合架构下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操作相对复杂,由于数据分散在多个节点,进行全量备份时需要协调各个节点的资源,并且备份过程中可能会对系统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在恢复数据时,需要从多个节点的数据备份中整合数据,如果备份数据的版本管理不当或者节点之间的数据关联出现问题,恢复过程可能会失败或者恢复出的数据存在错误。
(三)可扩展性的挑战
1、硬件扩展性
- 超融合架构虽然声称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当集群规模不断扩大时,会面临硬件兼容性的问题,不同批次、不同型号的服务器硬件可能会在超融合系统中出现兼容性故障,新加入的服务器可能因为CPU型号、内存频率或者网络接口卡的差异,与原有的集群节点在资源调度和数据交互方面出现问题。
2、软件扩展性
- 随着超融合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加,软件的复杂度也在提高,在升级软件版本或者添加新的功能模块时,可能会出现与现有系统不兼容的情况,在超融合系统中集成新的安全防护软件或者监控工具时,可能会因为软件之间的接口不匹配或者资源竞争,导致系统性能下降或者功能异常。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基于缺点分析超融合架构的适用场景
(一)中小规模企业通用办公场景
1、性能需求
- 对于中小规模企业的通用办公应用,如办公自动化(OA)系统、邮件系统等,其性能要求相对不高,这些应用主要是处理日常的办公文档、邮件收发等操作,对存储的读写速度和网络延迟的敏感度较低,超融合架构下的存储和网络虽然存在一定的性能局限性,但足以满足这类办公应用的需求,在一个几十人的小型企业中,OA系统的并发访问量有限,超融合架构可以轻松应对这种低并发、低性能要求的场景。
2、数据管理
- 在数据管理方面,中小规模企业的办公数据相对简单,数据量也不是特别巨大,超融合架构下的数据一致性和备份恢复虽然相对复杂,但对于办公数据来说,通过合理的配置和定期的维护,仍然可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企业可以设置每天下班后进行数据备份,由于数据量不大,备份过程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可以接受,并且在出现数据问题时,通过简单的恢复操作就可以解决。
3、可扩展性
- 中小规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有一定的扩展性需求,但这种需求相对温和,超融合架构可以满足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随着员工数量增加和业务增长而进行的适度扩展,企业从几十人发展到上百人时,可以通过增加超融合节点的方式来满足办公应用对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新需求。
(二)开发测试环境
1、性能考量
- 在开发测试环境中,开发人员主要关注的是功能的开发和测试,而不是极致的性能,超融合架构的性能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但对于开发测试来说已经足够,开发人员在测试新的软件功能时,可能会创建多个虚拟机来模拟不同的运行环境,超融合架构可以方便地提供这些虚拟机所需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即使在存储和网络性能有一定波动的情况下,也不会对开发测试的主要目标产生重大影响。
2、数据管理
- 开发测试环境中的数据往往是临时性的,数据的重要性相对较低,即使出现数据一致性问题或者数据丢失的情况,其影响范围主要局限于开发测试过程本身,开发团队可以比较容易地重新创建测试数据,超融合架构的灵活性使得开发人员可以根据项目的需求快速调整计算和存储资源的分配,方便不同项目的开发测试工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可扩展性
- 开发测试环境需要根据项目的数量和规模进行灵活的扩展和收缩,超融合架构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当有新的项目启动时,可以快速添加节点来提供更多的资源;当项目结束时,可以减少节点以节省资源,这种灵活的可扩展性使得超融合架构在开发测试环境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三)分支机构和远程办公场景
1、性能方面
- 对于企业的分支机构和远程办公场景,其业务应用主要是一些轻量级的业务操作,如远程访问企业内部的业务系统、进行简单的报表查询等,超融合架构的性能可以满足这些需求,在远程办公时,员工通过虚拟专用网络(VPN)访问企业内部的超融合集群中的业务应用,虽然网络可能会有一定的延迟,但对于简单的业务操作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2、数据管理
- 在分支机构和远程办公场景下,数据可以在超融合架构下进行集中管理,方便企业总部对数据的管控,超融合架构可以通过数据副本等方式保证数据在分支机构和总部之间的可靠性,在银行的分支机构中,每天的业务数据可以通过超融合架构安全地传输到总部进行汇总和备份,即使在网络不稳定的情况下,数据的副本机制也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3、可扩展性
- 随着分支机构的业务发展或者远程办公人员的增加,超融合架构可以通过增加节点或者调整资源分配的方式进行扩展,当一个分支机构的业务量增加,需要更多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时,可以在当地的超融合集群中添加节点,而不需要对整个企业的IT架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虽然超融合架构存在一些缺点,但在中小规模企业通用办公、开发测试环境以及分支机构和远程办公场景等方面,其优点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能够满足这些场景下的业务需求。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