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融合与实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引言
在当今高等教育的大背景下,课程思政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二、课程思政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数据库技术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从数据库的设计、建模到数据的存储、查询和管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遵循严格的规则和算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尊重科学事实,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培养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在讲解数据库范式时,强调范式的理论依据和对数据库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在构建数据库时不能随意违背规则,这如同在科学研究中要遵循科学规律一样。
2、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数据库中存储着大量的企业、组织甚至个人的重要信息,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如数据泄露事件,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数据安全、维护数据隐私的重要性,这是数据库管理员和开发者的基本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坚守职业道德底线,不利用职务之便侵犯他人数据权益,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3、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库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在课程中引入新兴的数据库技术,如NoSQL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等,鼓励学生探索新技术与传统关系数据库的差异与联系,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敢于尝试新的数据库架构和应用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三、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1、从数据库发展历程看民族精神与时代担当
数据库技术从早期的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发展到如今功能强大的关系数据库和新兴的非关系型数据库,这一发展历程体现了人类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中,可以介绍我国数据库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责任感,鼓励学生投身到我国数据库技术自主研发的事业中,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2、数据库项目中的团队协作与沟通
在数据库课程的实践项目中,往往需要学生分组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尊重团队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在数据库设计阶段,不同成员可能负责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等不同任务,只有密切协作、有效沟通,才能构建出一个合理、高效的数据库,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这也是现代社会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案例教学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通过实际的数据库案例,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在讲解数据库安全时,以某企业因数据库安全漏洞遭受巨大损失的案例为切入点,分析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相关人员应承担的责任,这样的案例既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数据库技术知识,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
2、问题导向教学法
提出具有思政内涵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在利用数据库技术挖掘数据价值的同时保护个人隐私?”这种问题促使学生从技术和伦理道德两个层面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课程思政的评价与反馈
建立多元化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项目成果、课后作业等方面,观察学生在处理数据库相关问题时是否体现出应有的思政素养,如是否重视数据安全、是否具备团队协作精神等,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程思政的接受程度和改进建议,以便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结论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通过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够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数据库技术专业知识,又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