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数据治理体系的基本原则:确保数据价值最大化与风险可控》
一、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组织乃至国家的核心资产之一,有效的数据治理体系能够保障数据的质量、安全性、可用性等多方面的要求,从而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提升运营效率、创新业务模式等,而数据治理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确保数据治理成功实施的基石。
二、数据治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战略性原则
- 数据治理应上升到组织战略层面,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必须认识到数据是一种关键资源,如同人力、物力和财力一样重要,将数据治理纳入组织的战略规划中,可以确保数据治理工作得到足够的资源支持,包括资金、人力和技术投入,一家大型金融企业在制定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时,明确提出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监管要求和客户个性化服务需求,通过将数据治理与企业战略挂钩,企业能够在业务转型、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充分利用高质量的数据。
- 数据治理战略要与业务战略相匹配,数据治理的目标不是孤立的,而是要服务于组织的业务目标,电商企业的业务战略是拓展国际市场,数据治理战略就要围绕如何获取、整合和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数据、消费者数据等展开,确保数据治理工作能够为国际业务拓展提供准确的市场趋势分析、消费者偏好洞察等支持,从而实现业务的增长。
2、全面性原则
- 涵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从数据的产生、采集、存储、处理、共享到销毁等各个环节都要纳入数据治理的范畴,以医疗行业为例,在数据产生阶段,医院要规范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信息的记录格式和标准;在采集阶段,要确保医疗设备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存储环节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备份策略;处理过程中要遵循相关的医疗数据处理规范,如保护患者隐私等;共享时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满足科研、医疗协作等需求;当数据不再有使用价值时,要按照规定进行安全销毁。
- 涉及所有数据类型和数据源,无论是结构化数据(如关系数据库中的表格数据)还是非结构化数据(如医疗影像、文档等),以及内部数据源(如企业内部的业务系统)和外部数据源(如合作伙伴提供的数据)都要进行治理,在一个跨行业的供应链管理场景中,企业要整合来自原材料供应商的生产数据(可能是结构化的订单数据和非结构化的生产工艺文档)、自身内部的库存和物流数据以及销售渠道的市场反馈数据(可能来自社交媒体等外部数据源),这就要求数据治理体系能够全面覆盖这些不同类型和来源的数据。
3、规范性原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包括数据的定义、格式、编码规则等,在一个大型制造企业集团内,各个子公司可能使用不同的物料编码系统,这会导致数据整合和共享的困难,通过建立统一的物料数据标准,如采用国际通用的编码体系,能够实现整个集团内物料数据的准确识别和高效管理,数据标准的建立也要考虑行业的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如金融行业的数据报送标准等。
- 制定数据治理的流程规范,从数据治理的规划、执行到监督评估等各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流程,在数据质量问题处理流程中,要规定如何发现数据质量问题(通过数据质量监测工具或人工审核)、问题的分类和分级标准、责任部门的确定、整改措施的实施以及问题关闭后的复查等环节,确保数据治理工作有序进行。
4、安全性原则
- 保护数据的机密性,确保敏感数据(如企业的商业机密、个人隐私数据等)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采用加密技术是保护数据机密性的重要手段,在金融交易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SSL/TLS加密协议,防止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取,要对数据访问权限进行严格的控制,根据用户的角色和职责分配不同级别的数据访问权限,如财务人员可以访问企业的财务数据,但普通员工则无法访问。
- 保障数据的完整性,防止数据被篡改或损坏,通过数据校验和备份恢复机制来实现数据的完整性保护,在数据存储过程中,定期对数据进行校验,发现数据完整性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建立完善的备份策略,如采用异地备份、多版本备份等方式,确保在数据发生意外损坏或丢失时能够快速恢复。
- 确保数据的可用性,数据治理体系要保障数据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被合法用户正常使用,这就需要对数据存储系统、网络系统等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建立高可用性的数据中心,采用冗余设备和技术,防止因硬件故障、网络中断等原因导致数据无法使用。
5、协同性原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组织内部各部门协同,数据治理不是某个部门的单独工作,而是需要企业内部多个部门的合作,在数据质量管理方面,业务部门负责提供数据需求和业务规则,信息技术部门负责数据处理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数据治理部门负责制定数据质量标准和监督执行,只有各部门协同工作,才能有效提高数据质量。
- 与外部合作伙伴协同,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往往需要与外部合作伙伴进行数据共享和合作,在与合作伙伴进行数据交互时,要建立协同的数据治理机制,企业与供应商共享库存数据时,双方要共同确定数据共享的范围、质量要求、安全措施等,确保数据在跨组织边界时仍然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理。
三、结论
遵循这些数据治理体系的基本原则是构建高效、可靠的数据治理框架的关键,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组织可能会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业务规模和发展阶段等对这些原则进行灵活运用和调整,但总体而言,这些原则为组织在数据治理的征程上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有助于实现数据资产的价值最大化和风险可控,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取得优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