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数据治理主要内容的多种形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数据标准管理
1、定义标准
- 数据治理中的数据标准管理是构建高质量数据的基础,首先要定义各类数据的标准格式,例如对于日期数据,要明确是采用“YYYY - MM - DD”还是其他格式,在金融领域,对于客户账户余额的数据类型可能规定为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数值型数据,这有助于确保不同系统、不同部门之间数据的一致性。
- 对于数据的命名也有标准,比如表名、字段名的命名规则,以电商企业为例,订单表的命名可能遵循“order_ + 业务模块标识(如product_表示与产品相关的订单)+日期标识(如_202305表示2023年5月)”这样的规则,字段名如“customer_name”(客户姓名)采用下划线分隔单词且使用英文小写字母的形式,清晰且易于理解。
2、推广与执行标准
- 定义好标准后,需要在企业内部进行推广,通过组织培训课程,向数据的生产者(如业务部门录入数据的员工)和使用者(如数据分析部门)讲解数据标准的内容和重要性,在一家大型制造企业中,对产品质量数据的标准推广到生产车间的每个数据采集点,让一线工人明白如何准确记录产品的各项指标数据。
- 在执行方面,建立数据标准的审核机制,当新的数据进入企业的数据仓库时,系统自动按照预定义的标准进行检查,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数据,如数据类型错误或者命名不规范的数据,系统会拒绝其入库或者提示进行修正。
二、数据质量管理
1、数据质量评估
- 数据质量评估是数据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可以从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时效性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在医疗数据中,准确性至关重要,如果患者的病历数据中记录的病症与实际诊断不符,就会影响后续的治疗决策,完整性方面,一份完整的病历应该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检查结果等所有必要内容。
- 对于电商企业的订单数据,一致性要求订单状态(如已下单、已发货、已签收等)在不同的业务系统(如订单管理系统、物流系统、客服系统)中保持一致,时效性则体现在订单数据要及时更新,例如物流状态的更新要及时反映给客户。
2、数据质量改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一旦发现数据质量问题,就需要采取改进措施,如果是数据录入错误导致的准确性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数据录入人员的培训或者引入数据验证机制来解决,在一个问卷调查系统中,对于必填项设置提醒,并且对输入内容进行格式验证。
- 对于数据的不完整性,可以建立数据补全流程,如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从其他相关数据源获取缺失的数据进行补充,在数据一致性方面,建立数据同步机制,确保不同系统间数据的一致更新。
三、元数据管理
1、元数据采集与存储
-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在企业数据治理中,首先要进行元数据的采集,对于数据库中的表,采集其表结构信息(包括字段名称、类型、长度等)、创建时间、修改时间等元数据,在文件存储系统中,采集文件的名称、大小、创建者、创建日期等元数据。
- 采集后的元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存储,可以采用专门的元数据存储库,按照一定的分类和索引方式进行存储,如按照业务领域(如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对元数据进行分类存储,方便查询和管理。
2、元数据使用与维护
- 元数据的使用可以帮助数据使用者更好地理解数据,数据分析人员通过查询元数据可以了解到某个数据字段的含义、来源以及数据的更新频率等信息,从而更准确地进行数据分析。
- 元数据需要定期维护,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数据的变化,元数据可能会过时,当企业新增了一个业务流程,涉及到新的数据字段时,要及时更新元数据存储库中的相关元数据信息。
四、数据安全管理
1、数据访问控制
- 数据安全管理中的数据访问控制是保障数据安全的关键,根据用户的角色和职责定义其对数据的访问权限,在企业内部,普通员工可能只能访问与其工作相关的部分数据,如销售员工只能访问客户订单数据中的销售信息部分,而无法查看客户的财务信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采用身份验证技术,如用户名和密码、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多因素身份验证方法,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访问数据,对于企业的核心数据,如商业机密、客户隐私数据等,设置更严格的访问权限,并且对访问行为进行审计。
2、数据加密与脱敏
- 数据加密是保护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对企业的财务数据在存储到数据库时采用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即使数据被非法获取,没有解密密钥也无法获取数据的真实内容。
- 数据脱敏则是在数据共享或者对外提供数据时,对敏感数据进行处理,如在将客户数据提供给第三方进行市场调研时,对客户的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进行脱敏处理,隐藏部分关键内容,既能够满足第三方的需求,又保护了客户的隐私。
五、主数据管理
1、主数据识别与定义
- 主数据是企业中具有核心业务价值的数据,如客户数据、产品数据、员工数据等,识别主数据是主数据管理的第一步,在一家连锁零售企业中,客户的基本信息(姓名、联系方式、会员等级等)、产品的基本信息(名称、规格、型号等)被确定为主数据。
- 定义主数据的标准和规则,对于客户主数据,定义如何处理客户姓名的大小写、联系方式的格式等,对于产品主数据,确定产品规格的描述方式,如以厘米为单位还是以英寸为单位描述产品的尺寸等。
2、主数据整合与共享
- 企业内部往往存在多个业务系统,每个系统可能都有自己的客户数据副本,主数据管理需要对这些分散的主数据进行整合,通过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ETL)技术,将不同系统中的客户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主数据管理平台上。
- 整合后的主数据要实现共享,在企业的销售系统、客服系统、营销系统等不同系统之间共享统一的客户主数据,这样可以确保各个系统对客户信息的一致性理解,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客服人员可以根据共享的客户主数据为客户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