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清洗与数据清理:看似相同实则有别》
一、引言
在数据处理领域,数据清洗和数据清理这两个术语常常被提及,对于初涉数据处理的人来说,很容易认为它们是完全相同的概念,实际上它们虽然存在相似之处,但在内涵、目的、操作步骤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有着诸多细微的差别,深入理解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质量,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挖掘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数据清洗与数据清理的相似之处
1、基本目标的共通性
- 两者的主要目标都是提高数据的质量,无论是数据清洗还是数据清理,都致力于解决数据中存在的问题,如错误值、缺失值、重复值等,在原始数据获取过程中,由于数据源的多样性,包括传感器采集、人工录入、网络爬虫等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引入各种“脏数据”,这些脏数据如果不加以处理,会对后续的数据分析结果产生严重的误导,在一个销售数据分析项目中,如果存在错误的销售额数据(可能是录入错误或者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无论是通过数据清洗还是数据清理的方式,都要将这个错误纠正,以确保最终的销售趋势分析结果是准确的。
2、处理对象的一致性
- 它们针对的都是存在问题的数据,无论是格式不规范的数据,如日期格式在不同记录中分别为“2023 - 01 - 01”和“01/01/2023”;还是存在逻辑矛盾的数据,如年龄字段中出现大于150的值(在正常人类年龄范围内这显然是不合理的),都是数据清洗和数据清理要处理的对象。
三、数据清洗与数据清理的不同之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内涵侧重点
数据清洗:更强调按照特定的规则和算法对数据进行深度的处理,它通常涉及到复杂的数学和统计方法,在处理缺失值时,数据清洗可能会根据数据的分布特征采用回归填充、多重填补等高级统计方法,如果是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清洗,可能会运用平滑算法来去除数据中的噪声,使数据更加平滑,符合数据的内在规律。
数据清理:相对更侧重于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整理和筛选,简单地删除明显的重复记录,将数据中的全角字符转换为半角字符以统一数据格式等,数据清理更像是一种基础性的、较为宽泛的操作,是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打扫”,去除那些最直观、最容易发现的“脏东西”。
2、操作步骤的复杂度
数据清洗:操作步骤往往比较复杂,它可能需要对数据进行多轮的处理,首先要对数据进行全面的探查,了解数据的分布、缺失情况、异常值等特征,然后根据这些特征制定详细的清洗策略,对于一个包含多个变量的数据集,如果要清洗其中的异常值,需要先确定每个变量的合理取值范围,这可能需要参考领域知识或者通过统计分析来确定,然后再根据不同的变量类型(数值型、分类型等)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异常值,如对于数值型变量采用基于标准差的方法,对于分类型变量采用众数替换等方法。
数据清理:操作步骤相对简单直接,通常是按照一些基本的规则进行一次性的操作,使用数据库中的去重语句直接删除表中的重复记录,或者利用简单的字符串函数将数据中的多余空格去除,它不需要像数据清洗那样深入地分析数据的内在特征,更多的是一种基于表面现象的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应用场景的差异
数据清洗:更多地应用于对数据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景,如金融风险评估、科学研究数据分析等,在金融领域,准确的风险评估依赖于干净、准确的数据,在信用评分模型构建中,数据清洗需要精确地处理每一个可能影响评分的变量,从客户的收入、负债情况到信用历史等数据都要经过严格的清洗,以确保信用评分的准确性,从而合理地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
数据清理:广泛应用于数据的初步整合和预处理阶段,在企业进行数据仓库建设时,从各个业务系统中抽取过来的数据首先要进行数据清理,将不同格式的日期、数字等进行统一格式的处理,删除明显的错误记录,以便后续的数据集成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四、结论
数据清洗和数据清理虽然都与提高数据质量有关,但它们在内涵、操作步骤和应用场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实际的数据处理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数据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操作,如果只是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整理和简单的错误修正,数据清理就可以满足需求;但如果要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挖掘或者构建精准的预测模型等,那么数据清洗则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只有正确区分和运用这两个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质量,让数据更好地为决策、研究等服务。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