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清洗:挖掘数据价值的重要前置步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数据清洗的概念
数据清洗是指发现并纠正数据文件中可识别的错误的最后一道程序,包括检查数据一致性,处理无效值和缺失值等,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数据来源广泛且复杂,如传感器网络、社交媒体、企业业务系统等,这些原始数据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像开采出来的矿石需要经过提纯才能得到有用的金属一样,数据清洗就是对原始数据进行提纯的过程。
从数据质量的维度来看,数据清洗旨在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时效性和唯一性,准确性是指数据正确反映所描述对象的真实情况,例如在销售数据中,产品的价格记录必须准确无误,完整性强调数据不应存在缺失部分,例如客户信息表中不应有大量客户的联系方式缺失,一致性要求数据在不同的数据源或者同一数据源的不同部分之间遵循相同的规则和语义,比如公司不同部门记录的产品编码应该统一,时效性则是指数据在合适的时间范围内有效,如股票价格数据需要及时更新,唯一性确保数据集中不存在重复的记录,重复的客户订单记录可能会导致业务逻辑混乱。
二、数据清洗操作遵循的原则
1、先备份后清洗
原始数据是极其宝贵的资源,在进行任何清洗操作之前,必须对原始数据进行完整的备份,这是因为清洗过程可能会因为算法错误、人为失误等因素导致数据丢失或者被错误修改,备份就像一个保险机制,一旦清洗后的数据出现问题,可以随时恢复到原始状态重新进行清洗操作。
2、理解数据含义与业务规则
清洗数据不是一个孤立的技术过程,必须深入理解数据所代表的业务含义和背后的业务规则,在医疗数据中,患者的体温数据有其正常的取值范围,而这个范围是基于医学知识确定的,如果不了解这些业务规则,可能会将正常的体温数据误判为异常数据而进行错误的清洗操作。
3、循序渐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清洗往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和多种技术手段,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进行清洗,例如先处理缺失值,再处理重复值,最后处理数据的一致性问题,每个步骤完成后都要对结果进行检查,确保数据质量逐步提升而不是引入新的问题。
4、记录清洗过程
清洗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算法、参数以及对数据所做的任何更改都要详细记录,这有助于数据的追溯和审计,同时也方便在后续的数据处理过程中参考,如果在数据挖掘或者数据分析阶段发现数据存在问题,可以根据清洗记录快速定位问题所在并进行调整。
三、数据清洗的操作步骤
1、缺失值处理
缺失值是数据中常见的问题,处理缺失值的方法有多种,一种是删除包含缺失值的记录,但这种方法可能会导致数据量大量减少,尤其是当缺失值比例较大时,另一种方法是填充缺失值,可以使用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进行填充,在一个学生成绩数据集中,如果某个学生的某科成绩缺失,可以使用该科成绩的平均值来填充,还可以根据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进行预测填充,如根据学生其他科目的成绩以及平时表现来预测缺失的成绩。
2、重复值处理
重复值会干扰数据分析的结果,识别重复值可以通过比较数据集中每条记录的关键属性,一旦发现重复值,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选择保留其中一条记录或者将重复的记录合并,在订单系统中,可能会因为网络故障等原因产生重复的订单记录,此时可以根据订单的状态、金额等属性判断是否为真正的重复订单,然后进行相应的处理。
3、错误值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错误值可能是由于数据录入错误、数据传输错误等原因产生的,对于错误值,首先要确定错误的原因,如果是明显的录入错误,如数字的错位,可以进行修正,如果是不符合业务逻辑的值,如年龄为负数,可以根据合理的估计或者从其他相关数据推导进行替换。
4、数据类型转换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数据类型可能会存在不匹配的情况,日期可能被存储为字符串类型,而在数据分析中需要将其转换为日期类型以便进行日期相关的计算,数据类型转换需要谨慎进行,要确保转换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不被破坏。
5、数据标准化
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可能具有不同的量纲和尺度,数据标准化可以将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标准格式,常见的标准化方法有最小 - 最大标准化和Z - 标度标准化,在对不同地区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时,不同地区的GDP、人口数量等数据量级差异很大,通过标准化可以使这些数据在同一尺度上进行比较和分析。
数据清洗是数据处理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操作步骤,可以提高数据质量,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任务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从而挖掘出数据背后隐藏的价值,为企业决策、科学研究等提供有力的支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