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法与数据安全法:构筑数字时代安全防线》
一、网络安全法与数据安全法的出台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网络空间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安全威胁,网络攻击、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频发,严重影响了公民的权益、企业的正常运营以及国家安全。
网络安全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面问题的基础性法律,它明确了网络空间主权的原则,规定了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义务、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安全责任等重要内容,为网络安全管理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框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而数据作为网络时代的核心资产,其安全重要性日益凸显,海量的数据蕴含着巨大的价值,从商业利益到国家安全都与之息息相关,数据的非法收集、滥用、泄露等问题不断出现,数据安全法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它聚焦于数据这一关键要素,对数据的处理、安全保护、跨境流动等进行规范,旨在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二、网络安全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1、网络运营者的责任
- 网络运营者需要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包括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等,网络服务提供商要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检测,防止网络系统遭受黑客攻击,这一规定促使企业加大在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和人员培训方面的投入。
- 网络运营者在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时,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并且要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这对规范互联网企业的个人信息收集行为起到了关键作用,像一些社交平台在获取用户信息时,必须明确告知用户信息的用途。
2、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
- 网络产品、服务的提供者不得设置恶意程序,发现其网络产品、服务存在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这有助于提高网络产品的安全性,保护用户免受恶意软件的侵害。
网络安全法的实施,从宏观上提高了我国网络空间治理的能力,保障了公民、企业和国家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在微观上,它促使各类网络主体更加重视网络安全管理,推动了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数据安全法的核心要点及其意义
1、数据处理活动的规范
- 数据安全法对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数据处理活动进行全面规范,数据处理者必须建立健全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数据安全教育培训,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金融机构在处理客户的交易数据时,要建立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流程,防止数据被篡改或泄露。
2、数据分类分级保护
- 根据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数据实行分类分级保护,这有助于针对不同类型和级别的数据采取不同强度的安全保护措施,提高数据安全保护的效率和精准性。
3、数据跨境流动管理
- 明确规定了数据跨境流动的规则,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按照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办法进行安全评估,这一规定在保障国家数据主权的同时,也考虑到了企业国际业务发展的需求。
数据安全法的意义在于它为我国的数据安全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有助于推动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全球数据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保障本国数据安全,也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数据治理中的话语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四、网络安全法与数据安全法的协同关系
网络安全法和数据安全法相互补充、协同共进,网络安全是数据安全的基础,只有网络环境安全,数据的安全存储、传输等才有可能实现,数据安全则是网络安全的核心内容之一,大量的网络安全事件都与数据的不安全因素相关。
网络攻击往往以窃取数据为目的,网络安全法中的网络运营者安全保护义务等规定,可以为数据安全提供网络层面的保障;而数据安全法中的数据处理规范、分类分级保护等措施,可以进一步细化在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安全管理,二者共同构建起我国数字时代的安全防线,在保障公民权益、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执法层面,两部法律的协同执行也有助于提高监管效率,相关部门可以依据两部法律的规定,对网络和数据安全相关的违法行为进行综合监管,形成监管合力,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和数据安全挑战。
网络安全法和数据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适应数字时代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它们将不断推动我国在网络空间和数据治理方面向着更加安全、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