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磨床故障及排除方法全解析》
磨床作为一种精密加工设备,在机械制造等众多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磨床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故障,影响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以下是磨床常见的故障及排除方法:
工件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
1、砂轮原因
砂轮粒度不合适:如果砂轮粒度太粗,在磨削时会在工件表面留下较大的磨痕,导致粗糙度值增大,此时需要更换粒度合适的砂轮,例如对于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的工件,可选用较细粒度的砂轮,如80 - 120目甚至更细。
砂轮磨损不均匀:砂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修整不当或磨削力不均匀等原因,可能会出现磨损不均匀的情况,这会使砂轮表面的切削刃形状不规则,从而影响工件表面粗糙度,解决方法是对砂轮进行重新修整,使用金刚石修整笔按照正确的修整参数进行修整,如修整速度、修整深度等,修整深度不宜过大,每次0.01 - 0.02mm为宜。
2、磨削参数设置不当
进给量过大:过大的进给量会使砂轮在单位时间内切除的材料过多,从而在工件表面形成较大的切削力和振动,导致表面粗糙度变差,应根据工件材料、砂轮性能等因素合理调整进给量,对于硬度较高的工件材料,进给量应适当减小,一般粗磨时进给量可设置为0.02 - 0.05mm/次,精磨时可降低到0.005 - 0.01mm/次。
磨削速度不合适:如果磨削速度过低,砂轮与工件之间的切削作用不充分,会使工件表面产生烧伤和粗糙度增大的现象,提高磨削速度可以改善这种情况,但磨削速度过高会增加砂轮的磨损和设备的振动,普通磨床的磨削速度可根据砂轮的规格和工件要求设置在20 - 30m/s之间。
磨床振动过大
1、砂轮不平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砂轮在安装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平衡校正,在高速旋转时就会产生不平衡力,引起磨床振动,解决方法是使用砂轮平衡架对砂轮进行平衡校正,将砂轮安装在平衡轴上,放在平衡架上,通过在砂轮的平衡块槽内增减平衡块的重量,使砂轮达到平衡状态,平衡后的砂轮在旋转时,振动幅度应明显减小。
2、磨床基础不稳固
- 如果磨床安装的基础不牢固,例如地面不平或者基础有松动现象,磨床在工作时就容易产生振动,对于这种情况,需要重新检查磨床的安装基础,对地面进行找平处理,拧紧地脚螺栓,并且可以在磨床底部安装减震垫,以减少外界振动对磨床的影响。
3、砂轮主轴间隙过大
- 砂轮主轴长期使用后,由于磨损等原因可能会导致主轴间隙过大,这会使砂轮在旋转时产生晃动,进而引起磨床振动,此时需要对砂轮主轴进行检修,根据磨损情况更换主轴轴承或调整主轴间隙,主轴的径向跳动和轴向窜动应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如径向跳动不超过0.005mm,轴向窜动不超过0.003mm。
砂轮修整后形状不规则
1、修整工具问题
金刚石修整笔磨损:金刚石修整笔是修整砂轮的常用工具,如果修整笔磨损严重,其尖端形状不规则,在修整砂轮时就无法修整出理想的砂轮形状,应定期检查金刚石修整笔的磨损情况,当磨损到一定程度时及时更换,根据使用频率,每隔一定时间(如几个月)就需要检查一次。
修整工具安装不准确:如果金刚石修整笔安装时与砂轮的相对位置不准确,例如角度偏差过大或者高度不一致,会导致修整后的砂轮形状不规则,在安装修整笔时,要使用专用的夹具,确保修整笔与砂轮的轴线平行,并且高度要符合修整要求。
2、修整参数不合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修整速度过快:如果修整速度过快,修整笔在砂轮表面的切削力不均匀,容易使砂轮表面出现波浪形等不规则形状,应根据砂轮的尺寸和硬度等因素合理设置修整速度,对于中等尺寸和硬度的砂轮,修整速度可设置在10 - 20mm/min之间。
修整深度过大:过大的修整深度会使砂轮表面的材料去除不均匀,也会导致修整后的砂轮形状不规则,修整深度一般应控制在0.01 - 0.02mm左右。
磨床精度下降
1、导轨磨损
- 磨床的导轨是保证磨削精度的关键部件,长期使用后,由于导轨与工作台之间的摩擦,导轨会出现磨损现象,磨损后的导轨会使工作台的运动精度下降,如直线度、平行度等不符合要求,对于轻微磨损的导轨,可以通过刮研的方法进行修复,恢复导轨的精度,刮研时要使用标准的检验工具,如平尺、直角尺等,确保刮研后的导轨表面精度达到要求,对于磨损严重的导轨,可能需要更换导轨组件。
2、头架和尾座的同轴度偏差
- 在磨床加工过程中,头架和尾座的同轴度对工件的圆柱度等精度指标有很大影响,如果头架和尾座的同轴度出现偏差,可能是由于安装不当或者长期使用后的松动等原因造成的,需要使用同轴度测量仪对头架和尾座的同轴度进行测量,然后通过调整头架和尾座的位置来纠正同轴度偏差,头架和尾座的同轴度误差应控制在0.01 - 0.02mm以内。
磨床故障的准确判断和及时排除对于保证磨床的正常运行和加工质量至关重要,操作人员在日常使用中要注意磨床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的关键部件,以减少故障的发生,当出现故障时,要根据故障现象仔细分析原因,采取正确的排除方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