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清廉家风,彰显党员本色》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社区中,有许多党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清廉家风的深刻内涵,他们的故事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也为构建风清气正的社会风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老,一位有着五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的清廉家风故事在社区里广为传颂,张老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便深受父母诚实善良、勤劳节俭的品德熏陶,他的父亲常说:“做人要清清白白,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一分一毫都不能拿。”这句话深深地印刻在张老的心中,成为他一生坚守的准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张老参加工作后,在单位里兢兢业业,因为工作出色,他逐渐走上了领导岗位,但无论职位如何变化,他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在那个物资还相对匮乏的年代,单位里偶尔会分发一些紧俏物资,有一次,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分发物资时,多给了张老家一份,张老发现后,毫不犹豫地将多出来的那份退了回去,工作人员有些不解地说:“张主任,这只是一点小失误,而且也不值多少钱,您就收下吧。”张老严肃地回答道:“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原则问题,如果今天我收下了这不属于我的东西,明天就可能会犯下更大的错误。”
张老的这种廉洁奉公的态度也影响着他的家庭,他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从小就教育他们要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不贪图虚荣,他的儿子小时候看到同学们都有漂亮的新书包,而自己的书包已经缝补过好几次,便有些委屈地对张老说想要一个新书包,张老耐心地对儿子说:“孩子,这个书包虽然旧了,但是还能使用,我们不能因为追求新东西就忘记了节俭的美德,比起物质上的东西,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才是最重要的。”在张老的教导下,儿子逐渐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随着子女们渐渐长大,张老更是时刻提醒他们要清正廉洁,他的女儿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企业工作,有一次,女儿的领导找到她,暗示她可以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获取晋升机会,女儿回家后将这件事告诉了张老,张老斩钉截铁地对女儿说:“这种违背原则的事情绝不能做,靠不正当手段得到的东西是不会长久的,而且会让自己的良心不安,你要相信,只要你努力工作,凭借自己的真本事,总会得到认可的。”在张老的鼓励下,女儿拒绝了领导的不当要求,继续努力工作,最终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了晋升。
张老退休后,并没有放松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他积极参与社区的廉政文化建设,经常给社区里的年轻人讲述自己的家风故事,希望能将清廉家风传承下去,他说:“一个家庭的风气正了,整个社会的风气才会好起来,作为党员,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为家庭、为社会树立好的榜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在张老的影响下,社区里的许多家庭也开始重视家风建设,大家纷纷以张老为榜样,教育子女要诚实守信、廉洁自律,清廉家风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着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让社区充满了正能量。
还有李党员,他也是清廉家风的践行者,李党员的家庭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他的祖父是一位老革命家,在战争年代,祖父就以廉洁自律而闻名,祖父经常把缴获的物资如数上交,自己却过着艰苦的生活,这种革命精神传承到李党员这一代,依然熠熠生辉。
李党员在社区里负责一些民生项目的工作,他手中掌握着一定的资源分配权力,但他从未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的家人谋取私利,有一次,社区里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有一个工程队的负责人找到李党员的弟弟,希望通过他的关系能够拿到这个工程,弟弟一开始有些心动,毕竟这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但是当他把这件事告诉李党员时,李党员坚决反对,他对弟弟说:“这个工程是为了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必须要通过公平公正的招标来确定施工方,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私利就破坏了规则。”
李党员的妻子在社区的公益岗位上工作,她也深受家庭清廉风气的影响,在工作中,她对待每一位社区居民都一视同仁,从不接受居民的礼品和贿赂,有一次,一位居民为了感谢她帮忙办理了一项困难补助,特意送来了一些土特产,李党员的妻子婉言谢绝了,并对居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帮助大家解决困难是我的工作,不需要任何回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李党员的家庭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清廉意识,他们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逢过年过节,亲戚朋友之间的往来礼物都以简单实用为主,坚决杜绝铺张浪费和收受贵重礼品,这种清廉的家庭氛围也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
在当今社会,各种诱惑层出不穷,清廉家风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像张老和李党员这样的社区党员,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清廉家风的真谛,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坚守廉洁底线,传承优良家风,这些清廉家风的故事不仅仅是家庭内部的精神财富,更是整个社会的宝贵财富,它们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社会向着更加公正、廉洁、和谐的方向发展,每一个家庭都应该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将清廉家风传承下去,让清正廉洁成为家庭的底色,成为社会的风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