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政策推动与发展前景》
一、吉林省建筑垃圾现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吉林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类建设工程蓬勃发展,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与日俱增,这些建筑垃圾主要来源于建筑物的拆除、新建和改建工程,包括混凝土块、砖块、渣土、废弃金属、木材等多种成分,大量的建筑垃圾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不仅会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还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如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
二、吉林省建筑垃圾处理政策
1、规划引领
- 吉林省制定了相关的城市建设规划,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纳入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中,规划明确了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的布局,要求在各个城市区域合理设置建筑垃圾消纳场和资源化利用企业,以实现建筑垃圾的就近处理和高效利用。
2、源头管理政策
- 在建筑垃圾的产生源头,要求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将可直接再利用的材料如完整的砖块、木材等单独存放,以便直接用于其他建设项目中的修补或临时设施搭建,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垃圾,要求进行标识,便于后续的运输和处理。
- 对建筑垃圾的运输进行严格管理,规定运输车辆必须具备全密闭运输条件,防止建筑垃圾在运输过程中的遗撒,运输路线也需要按照规定的路线行驶,避免对城市主要道路和居民生活区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3、鼓励资源化利用政策
- 吉林省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支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的发展,在财政方面,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专项资金补贴,用于企业购买先进的建筑垃圾处理设备、进行技术研发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在税收方面,给予资源化利用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对于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的再生产品,如再生混凝土、再生砖等,在销售环节减免部分税费,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鼓励更多企业投身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
三、吉林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提升面临的挑战
1、技术瓶颈
- 虽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在不断发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建筑垃圾成分复杂,其中的杂质去除难度较大,尤其是一些混入的塑料、玻璃等杂质,会影响再生产品的质量,针对不同成分建筑垃圾的高效分离技术还不够成熟,导致部分建筑垃圾无法得到充分的资源化利用。
2、市场认知度低
- 尽管再生产品具有一定的环保和经济优势,但在市场上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仍然较低,许多建设单位和消费者对再生产品的质量存在疑虑,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的建筑材料,这使得再生产品的市场需求有限,制约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的发展规模,进而影响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的提高。
3、成本因素
-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较高的成本压力,前期的设备投资较大,如建筑垃圾破碎、筛分等设备价格昂贵,在处理过程中,由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生产成本也相对较高,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再生产品在价格上缺乏明显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推广。
四、提升吉林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的对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技术创新
- 加大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联合攻关,重点研发高效的建筑垃圾成分分离技术、杂质去除技术以及提高再生产品质量的关键技术,可以研发新型的磁性分离设备,提高对建筑垃圾中金属杂质的分离效率;开发适合再生骨料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提升再生混凝土的性能。
2、市场推广
- 加强对再生产品的宣传推广,通过举办建筑节能和再生产品应用展览、开展再生产品质量示范工程等方式,提高社会各界对再生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政府在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可以率先使用再生产品,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市场对再生产品的需求。
3、成本控制与政策协同
- 企业要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政府可以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如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提供低息贷款等,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还可以通过建立建筑垃圾排放收费制度,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促使建设单位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并提高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积极性。
五、吉林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发展前景
随着吉林省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发展前景广阔,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市场的逐步成熟,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有望逐步提高,建筑垃圾有望从废弃物转变为城市的“资源宝库”,不仅能够解决建筑垃圾处理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还能够为建筑行业提供新的、可持续的建筑材料来源,推动吉林省建筑行业向绿色、循环、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