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产管理与数据治理: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数据资产管理的意义
(一)提升数据价值
数据资产作为企业的核心资产之一,蕴含着巨大的潜在价值,通过有效的数据资产管理,可以对海量、复杂的数据进行整合、清洗、标注等操作,一家电商企业通过对用户浏览历史、购买行为等数据的管理,挖掘出用户的潜在需求,从而精准推荐商品,提高销售额,这一过程将原本看似零散、无序的数据转化为可利用的商业价值源泉,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二)保障数据质量
高质量的数据是企业决策、业务运营的基石,数据资产管理能够建立数据质量评估体系,对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等方面进行监控和管理,以金融机构为例,准确的客户信用数据对于风险评估至关重要,数据资产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数据中的错误,确保信用数据的质量,从而降低金融风险,保障金融业务的稳定运行。
(三)促进数据共享与流通
在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往往存在数据孤岛现象,数据资产管理能够打破这些壁垒,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实现数据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共享与流通,制造企业的研发部门和生产部门可以共享产品设计数据和生产工艺数据,从而提高产品研发效率,优化生产流程,在企业外部,合理的数据资产管理也有助于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进行数据交互,开拓新的业务模式和市场机会。
二、数据资产管理与数据治理的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目标的一致性
数据治理和数据资产管理都旨在提升企业的数据能力,以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数据治理侧重于建立数据管理的框架、政策和流程,确保数据的合规性、安全性和可用性,而数据资产管理则更聚焦于数据作为一种资产的价值挖掘、运营和增值,数据治理会规定数据访问的权限和安全策略,以保护企业的数据资产;而数据资产管理则在这个安全框架下,通过合理的运营手段提升数据的价值,如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针对不同级别的数据采取不同的管理和利用方式。
(二)数据治理是数据资产管理的基础
1、规范与框架
数据治理为数据资产管理提供了必要的规范和框架,没有良好的数据治理,数据资产管理将缺乏秩序,数据治理确定的数据标准,包括数据的定义、格式、编码等,是数据资产管理中数据整合和共享的前提,如果不同部门对同一数据项有不同的定义和格式,数据资产的管理和利用将变得混乱不堪。
2、风险管控
数据治理中的风险管理措施保障了数据资产的安全性,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多种安全威胁,如数据泄露、数据篡改等,数据治理通过制定安全政策、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控等手段,确保数据资产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管理和运营。
(三)数据资产管理是数据治理的延伸与落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价值导向
数据资产管理强调数据的价值挖掘,这是对数据治理的进一步延伸,数据治理更多地关注数据的合规性和稳定性,而数据资产管理则从企业商业价值的角度出发,将数据视为一种重要的资产进行管理,企业通过数据资产管理对客户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发现新的市场细分和营销机会,这是在数据治理所构建的稳定数据环境基础上实现的价值创造。
2、运营实践
数据资产管理是数据治理理念在企业实际运营中的具体落地,数据治理制定的政策和流程需要通过数据资产管理中的具体活动来实现,数据治理规定了数据的生命周期管理流程,而数据资产管理则负责在每个阶段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操作,如数据采集阶段的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存储阶段的成本优化等。
数据资产管理与数据治理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企业要想在数字化时代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必须同时重视数据治理和数据资产管理,构建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