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与运用
一、人力资源水池模型的理解
(一)模型的基本概念
人力资源水池模型是一种用于分析和规划人力资源供给的工具,它将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看作是一个“水池”,员工的流入(招聘、内部调动等)就像注入水池的水流,而员工的流出(离职、退休等)则如同水池的出水,水池中现有的员工数量则代表着企业当前可利用的人力资源存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组成要素
1、流入量
- 招聘:这是企业获取外部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企业根据自身的战略规划、业务需求以及岗位空缺情况,制定招聘计划,吸引合适的人才加入,一家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为了拓展业务,可能会大规模招聘软件工程师、产品经理等职位。
- 内部调动:包括员工在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岗位之间的调动,这有助于优化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一名在生产部门表现优秀的员工,可能因为其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而被调动到销售部门担任客户关系管理的工作。
2、流出量
- 离职:员工由于各种原因离开企业,如对工作环境不满、薪资待遇低、职业发展受限等,离职率过高会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如知识和经验的流失、招聘和培训成本的增加等。
- 退休:这是一种自然的人力资源流出方式,随着员工年龄的增长,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离开企业,企业需要提前规划以应对退休人员岗位的空缺。
3、存量
- 企业内部现有的员工群体,他们具有不同的技能、经验和知识水平,存量人力资源是企业运营的基础,企业需要通过培训、绩效管理等手段不断提升存量员工的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三)模型的动态性
人力资源水池模型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会影响到人力资源的流入、流出和存量,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招聘策略,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可能会扩大招聘规模;而在经济衰退时期,企业可能会减少招聘甚至裁员,企业自身的战略调整,如从传统业务向新兴业务转型,也会导致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原有的员工可能需要重新培训或者新的专业人才需要被引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人力资源水池模型的运用
(一)人力资源规划
1、需求预测
- 通过分析企业的战略目标、业务增长计划等,确定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对不同类型人力资源的需求,如果企业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市场份额扩大50%,就需要根据目前的人均产能等因素,预测需要增加多少销售人员、市场推广人员等。
- 结合人力资源水池模型,考虑现有存量人力资源能否满足需求,如果不能,就需要明确缺口的大小,以便制定相应的流入计划。
2、供给预测
- 对于流入量的预测,要综合考虑招聘市场的情况,所在行业的人才供应情况、竞争对手的招聘策略等,如果行业内人才稀缺,企业可能需要加大招聘投入,拓展招聘渠道,如与高校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利用社交媒体招聘等。
- 对流出量的预测,可以通过分析历史离职数据、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等,如果发现某部门的员工离职率较高,就要深入探究原因,是管理问题、薪资问题还是职业发展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流出,改善管理方式、调整薪资结构或者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晋升机会。
- 根据供给预测的结果,结合需求预测,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如果预测到某关键岗位的员工即将退休,而内部没有合适的继任者,就需要提前制定外部招聘计划或者内部培养计划。
(二)员工继任计划
1、识别关键岗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企业要确定哪些岗位是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至关重要的,如企业的首席执行官、核心技术研发岗位等,这些关键岗位一旦出现空缺,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员填补,可能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
2、人才储备
- 利用人力资源水池模型,分析关键岗位的潜在继任者来源,一方面可以从企业内部的存量人力资源中寻找有潜力的员工,通过培训、轮岗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能力;也可以关注外部人才市场,建立人才库,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引进合适的人才。
- 持续评估潜在继任者的发展情况,根据他们的绩效表现、技能提升等调整培养计划,确保在关键岗位出现空缺时,有合格的人员能够顺利接任。
(三)员工流失管理
1、预警机制
- 借助人力资源水池模型中的流出量数据,建立员工流失预警机制,当某个部门的员工离职率超过一定比例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企业可以及时对该部门进行调查,找出可能导致员工离职的因素,如工作压力过大、团队氛围不和谐等。
2、针对性措施
- 如果是因为薪资问题导致员工流失风险增加,企业可以进行薪资市场调研,调整薪资水平以保持竞争力;如果是因为职业发展受限,企业可以为员工制定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或者内部转岗的可能性。
人力资源水池模型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视角,帮助企业更好地规划、管理和利用人力资源,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