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供应商资源池管理制度》
总则
1、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对供应商的管理,优化供应商资源,建立一个优质、高效、稳定的供应商资源池,确保公司采购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与采购相关的供应商资源管理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零部件、设备、服务等各类供应商。
供应商资源池的建立
1、供应商信息收集
(1)采购部门负责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潜在供应商的信息,如网络搜索、行业展会、供应商推荐等,收集的信息应包括供应商的基本情况(企业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经营范围、生产能力、质量体系、市场口碑等。
(2)对于主动联系公司寻求合作的供应商,采购部门应及时登记其相关信息,并进行初步筛选。
2、供应商评估与准入
(1)成立供应商评估小组,成员包括采购部门、质量部门、技术部门等相关人员,评估小组根据公司的需求和标准,对潜在供应商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指标主要包括:
- 质量控制能力:考察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检测设备、质量控制流程等,确保其能够提供符合公司质量要求的产品或服务。
- 生产能力与交货期:评估供应商的生产规模、生产设备、人员配备等,以确定其是否有能力满足公司的订单需求,并按时交货。
- 技术水平:对于提供技术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要评估其技术研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是否拥有相关的专利技术等。
- 价格合理性:通过市场调研、成本分析等方法,评估供应商的报价是否合理、具有竞争力。
- 售后服务:了解供应商的售后服务体系,包括售后服务响应速度、售后维修能力、备件供应等。
(2)根据评估结果,对符合公司要求的供应商准予准入,纳入供应商资源池,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应及时反馈原因,并建立相应的记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供应商资源池的分类与分级管理
1、分类管理
(1)根据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类型,将供应商资源池分为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设备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等类别。
(2)不同类别的供应商在管理上应有所侧重,对于原材料供应商,重点关注其质量稳定性和供应连续性;对于服务供应商,重点关注其服务质量和响应速度。
2、分级管理
(1)根据供应商的综合表现,将供应商分为A、B、C三个等级。
A类供应商:综合表现优秀,在质量、交货期、价格、服务等方面均能持续满足或超越公司要求,具有高度的合作意愿和战略合作伙伴潜力。
B类供应商:表现良好,基本能够满足公司要求,但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如价格略高或交货期偶尔有波动。
C类供应商:表现一般,存在较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如质量不稳定、交货期不准时等,但仍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可在加强管理和监督的情况下继续合作。
(2)针对不同等级的供应商,公司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A类供应商:给予更多的合作机会,优先采购其产品或服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成本控制等合作项目;在付款方式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B类供应商:加强沟通与合作,帮助其改进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评估,根据改进情况调整其等级;在采购份额上根据其表现进行合理分配。
C类供应商:要求其制定详细的改进计划,并定期监督其执行情况;限制采购份额,逐步减少对其的依赖;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未能达到改进要求,考虑将其从供应商资源池中淘汰。
供应商资源池的维护与更新
1、供应商绩效评估
(1)建立供应商绩效评估体系,定期(如每季度或每半年)对供应商进行绩效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质量绩效(如产品合格率、质量问题发生率等)、交货期绩效(如准时交货率、交货期延误次数等)、价格绩效(如价格波动情况、成本降低贡献等)、服务绩效(如售后服务满意度、投诉处理情况等)。
(2)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对供应商进行相应的奖惩,对于绩效优秀的供应商,给予奖励(如增加采购份额、颁发优秀供应商证书等);对于绩效不佳的供应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警告、减少采购份额、要求整改或淘汰等措施。
2、供应商信息更新
(1)采购部门负责定期与供应商沟通,获取其最新的信息,如企业经营状况、产品或服务变化、质量体系更新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对于供应商信息发生重大变化(如企业重组、经营范围变更、质量体系重大调整等)的情况,应及时重新评估供应商,以确定其是否仍符合公司的要求。
3、供应商资源池的动态调整
(1)根据供应商的绩效评估结果、信息更新情况以及公司业务发展的需求,对供应商资源池进行动态调整。
(2)及时淘汰不符合公司要求的供应商,补充新的优质供应商,确保供应商资源池始终保持活力和竞争力。
供应商资源池的信息安全与保密
1、信息安全管理
(1)建立供应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供应商资源池中的信息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
(2)限制供应商信息的访问权限,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查看、修改和使用供应商信息。
(3)采用安全的信息技术手段,如数据加密、防火墙等,防止供应商信息泄露、篡改或丢失。
2、保密管理
(1)公司与供应商签订保密协议,明确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保密义务和责任。
(2)要求供应商对公司提供的商业秘密、技术资料等进行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第三方。
(3)对于涉及公司核心机密的供应商信息,应采取特殊的保密措施,如单独存储、限制访问人数等。
附则
1、本管理制度由采购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2、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实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