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鼻饲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鼻饲护理操作较为常见,但也可能伴随着一些并发症的发生,了解这些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对于提高鼻饲护理的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
(一)误吸
1、原因
- 患者意识障碍,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如昏迷患者。
- 鼻饲管位置不当,如胃管移位进入食管或气管。
- 鼻饲速度过快、量过多,导致胃内容物反流。
- 患者咳嗽、咳痰等动作时鼻饲,增加误吸风险。
2、预防措施
- 在鼻饲前,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吞咽功能等,对于意识障碍患者,抬高床头30 - 60度,可减少反流和误吸的发生。
- 确保胃管位置正确,在鼻饲前通过回抽胃液、听气过水声等方法确认胃管在胃内。
- 控制鼻饲的速度和量,一般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速度宜缓慢,可使用营养泵匀速输注。
- 鼻饲过程中避免患者进行剧烈的咳嗽、翻身等动作,如有需要应暂停鼻饲。
3、处理措施
- 一旦发现患者误吸,立即停止鼻饲,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和鼻腔内的反流物。
- 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应立即给予吸氧,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如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抢救措施。
(二)腹泻
1、原因
- 鼻饲液的温度、浓度、渗透压不合适,温度过低可刺激胃肠道引起蠕动加快;浓度过高或渗透压过高可导致肠道内水分吸收障碍。
- 鼻饲液被污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引起肠道感染。
- 患者对鼻饲液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如牛奶、蛋白质等。
- 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2、预防措施
- 保持鼻饲液的温度在38 - 40℃,可使用恒温器加热鼻饲液。
-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耐受情况,合理调配鼻饲液的浓度和渗透压,开始鼻饲时,浓度宜低,逐渐增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鼻饲液现配现用,容器应清洁消毒,避免鼻饲液被污染。
- 在鼻饲前询问患者的过敏史,避免使用患者过敏的食物成分。
-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必要时可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3、处理措施
- 若患者出现腹泻,首先暂停鼻饲,观察腹泻的情况。
- 留取粪便标本送检,确定是否存在感染,如果是感染性腹泻,根据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
- 调整鼻饲液的成分和量,如减少脂肪、乳糖的摄入,增加水分和电解质的补充,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三)胃潴留
1、原因
- 患者胃肠蠕动功能减弱,如老年人、长期卧床患者等。
- 鼻饲量过多、速度过快,超过了胃肠的消化和吸收能力。
2、预防措施
- 对于胃肠蠕动功能差的患者,可在鼻饲前先评估胃肠功能,如听诊肠鸣音等。
- 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逐渐增加鼻饲量,控制鼻饲速度,避免一次鼻饲过多。
- 可适当给予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如莫沙必利等。
3、处理措施
- 当发现胃潴留时,暂停鼻饲。
- 抽出胃内潴留物,测量其量,如果潴留量超过150 - 200ml,应延长鼻饲间隔时间或减少鼻饲量。
- 加强患者的腹部按摩,促进胃肠蠕动,也可配合使用热敷等方法。
(四)鼻饲管堵塞
1、原因
- 鼻饲液中的残渣、药物沉淀等堵塞胃管。
- 鼻饲后未及时冲洗胃管,导致胃管内残留物质干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预防措施
- 在鼻饲前,将鼻饲液充分研磨、过滤,去除较大的残渣,对于药物,尽量选择液体剂型,如为片剂应充分碾碎溶解后再鼻饲。
- 鼻饲后用适量的温开水(20 - 30ml)冲洗胃管,保持胃管通畅。
3、处理措施
- 若胃管堵塞,可先用注射器尝试抽吸,看能否将堵塞物抽出。
- 如果抽吸无效,可以尝试用温水低压冲洗胃管,但要注意压力不可过大,以免损伤胃黏膜。
- 若以上方法均无效,应考虑更换胃管。
(五)鼻腔黏膜损伤
1、原因
- 胃管质地较硬,对鼻腔黏膜产生摩擦。
- 鼻饲管留置时间过长,鼻腔分泌物增多,对黏膜产生刺激。
- 患者自行拉扯胃管等不当行为。
2、预防措施
- 选择质地柔软、管径合适的胃管,减少对鼻腔黏膜的刺激。
- 定期更换胃管,一般硅胶胃管可留置1 - 2个月。
- 保持鼻腔清洁,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
-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不要自行拉扯胃管。
3、处理措施
- 如果鼻腔黏膜出现红肿、破损,可在局部涂抹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等,预防感染。
- 调整胃管的固定位置,减轻对损伤黏膜的压迫。
鼻饲护理操作在满足患者营养需求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不可忽视,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鼻饲护理的操作规范,严格遵守预防并发症的各项措施,并且能够及时准确地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从而提高鼻饲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患者的康复,还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鼻饲护理的认识和配合度,共同保障患者的健康。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