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等方面,这些核心素养在塑造现代公民、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有着深远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尤为重要,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我国的国家制度、政治体制和发展道路,在学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时,学生可以看到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如汶川地震时,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震救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深刻认识到党的先进性和领导力,政治认同有助于学生坚定对国家的信念,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
二、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道德修养的培养贯穿始终,从家庭伦理道德开始,教导学生尊敬长辈、关爱家人,懂得感恩,在学校环境里,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尊重他人的品质,比如在同学之间的交往中,倡导互相帮助,不嫉妒、不欺凌,走向社会后,要遵守社会公德,如爱护公共环境、遵守公共秩序等,通过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学习现代社会道德规范,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良知、有爱心的社会成员,以良好的道德行为影响身边的人,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的培养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学生要理解法律的权威性,知道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本保障,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学习宪法、民法、刑法等基本法律知识,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通过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学生懂得自己在享有言论自由等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纳税、服兵役等义务,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依法办事,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增强法治观念有助于构建法治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四、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包括积极的心理品质、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健康的人际关系等方面,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引导学生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接纳自己,不自卑也不自负,在人际交往方面,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包容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勇于克服困难,健全人格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实现个人价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五、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要求学生对自己、家庭、社会和国家承担相应的责任,在个人层面,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健康和成长负责,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家庭中,要承担起作为子女的责任,分担家务,关心家人,在社会上,要有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心弱势群体,从国家层面来说,要有爱国主义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环保问题上,学生可以从自身做起,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责任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有担当、有使命感的社会主体,积极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使学生成长为具有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的现代公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