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上云:突破痛点,开启数字化转型新场景》
一、企业上云的痛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安全担忧
- 企业数据往往包含核心商业机密、客户信息等敏感内容,在上云过程中,企业担心云服务提供商的安全措施是否可靠,数据可能会遭受网络攻击,包括黑客入侵云服务器窃取数据、进行恶意篡改等,一旦发生数据泄露事件,企业不仅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遭受声誉损害,导致客户流失。
- 合规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法规要求,如金融行业需要遵守严格的金融监管规定,医疗行业要符合医疗数据保护的相关法律,企业担心云服务是否能满足这些合规性要求,确保数据的存储、处理和传输都在合法的框架内。
2、成本考量
- 上云成本的不透明是企业面临的一大困扰,云服务提供商的收费模式往往较为复杂,除了基本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费用外,还可能涉及网络带宽费用、数据传输费用等,企业很难准确预估上云后的总体成本,这可能导致预算超支。
- 迁移成本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将企业现有的本地系统和数据迁移到云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包括对现有系统的评估、数据的清理和转换、应用程序的适配等工作,这些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相应的技术设备支持,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负担。
3、技术集成与兼容性
- 企业内部通常已经运行着多种不同的业务系统和应用程序,这些系统和应用可能基于不同的技术架构和平台开发,在上云时,如何确保这些现有系统与云平台的集成是一个难题,企业的传统ERP系统可能与云平台的接口不兼容,需要进行大量的定制化开发才能实现数据交互和业务流程的对接。
- 不同云服务提供商的技术标准也存在差异,如果企业选择混合云模式,即同时使用多个云服务提供商的服务,那么在不同云之间进行数据共享、应用迁移等操作时,可能会面临技术兼容性问题,影响企业业务的连贯性和协同性。
4、人才短缺
- 企业上云需要具备云计算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目前市场上这类人才相对短缺,企业内部的IT团队可能对传统的本地系统维护比较熟悉,但对云计算技术的掌握程度有限,在云平台的运维管理方面,需要了解云资源的动态调配、容器技术、微服务架构等知识,缺乏这些人才会导致企业在上云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时无法及时解决,影响上云的进度和效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5、业务连续性
- 云服务的稳定性对企业至关重要,如果云平台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企业业务中断,电商企业在促销活动期间,如果云服务器出现故障,将无法处理订单、提供客户服务等,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企业还担心云服务提供商在遇到不可抗力因素时,如自然灾害、电力故障等,是否有足够的应急措施来保障业务的持续运行。
二、企业上云的场景应对痛点
1、安全保障场景
- 云服务提供商应提供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包括对静态数据进行AES等高级加密算法加密,对传输中的数据采用SSL/TLS协议加密,建立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IDPS),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及时发现并阻止黑客入侵。
- 为满足合规性要求,云服务提供商可以与专业的合规咨询机构合作,为企业提供合规性评估和解决方案,针对医疗企业,确保云平台符合HIPAA(美国健康保险流通与责任法案)等相关法规,提供数据隐私保护措施,如数据匿名化处理、严格的用户访问控制等。
- 企业自身也应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制定安全策略,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防止员工因误操作导致数据泄露,同时定期进行安全审计,检查云资源的使用情况和安全配置是否存在漏洞。
2、成本优化场景
- 云服务提供商应提供清晰透明的成本结构,采用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并明确列出各项费用的计算方式,如计算资源按照CPU核心数和使用时长收费,存储资源按照存储容量和读写次数收费等,为企业提供成本估算工具,帮助企业在选择云服务前准确预估成本。
- 对于迁移成本,云服务提供商可以提供迁移辅助工具和专业服务,提供数据迁移工具,能够自动将企业本地数据迁移到云平台,并且对数据进行完整性和一致性检查,提供应用迁移的咨询服务,根据企业现有应用的架构,制定合理的迁移方案,减少定制化开发的工作量。
- 企业可以采用成本管理策略,如根据业务的忙闲时段动态调整云资源的使用量,电商企业在非促销时段减少服务器资源的占用,在促销活动前提前规划资源扩容,从而降低总体成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技术集成与兼容性场景
- 云服务提供商应提供开放的API接口,方便企业将现有系统与云平台进行集成,提供RESTful API接口,企业可以通过编写简单的代码实现与云平台的对接,进行数据交换和业务流程的集成,提供预集成的解决方案,对于一些常见的企业应用系统,如Salesforce、SAP等,云服务提供商可以提前做好集成方案,企业可以直接使用。
- 在混合云场景下,采用多云管理平台,多云管理平台可以统一管理不同云服务提供商的资源,实现数据在不同云之间的共享和迁移,企业可以通过多云管理平台将本地数据中心、公有云和私有云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统一的资源调配、监控和管理,解决技术兼容性问题。
- 企业在选择云服务时,应进行充分的技术评估,对云平台的技术架构、支持的开发语言和框架等进行详细了解,确保其与企业现有技术体系相匹配,在进行系统集成时,可以采用渐进式的集成方式,先从一些非核心业务系统开始集成,逐步积累经验,再对核心业务系统进行集成。
4、人才培养场景
- 云服务提供商可以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开设云计算基础知识、云平台运维管理等培训课程,帮助企业内部IT人员提升云计算技能,提供在线技术支持和知识库,企业IT人员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查询解决方案。
- 企业可以与高校、培训机构合作,培养云计算人才,企业可以与高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设立云计算相关的实习岗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企业所需的云计算技能,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企业内部也可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学习云计算知识,对通过相关认证的员工给予奖励。
5、业务连续性场景
- 云服务提供商应建立高可用的云平台架构,采用分布式系统架构,将数据和应用分布在多个数据中心,当一个数据中心出现故障时,其他数据中心可以继续提供服务,建立灾难备份和恢复机制,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在异地数据中心存储备份数据,当主数据中心发生故障时,可以快速恢复业务。
- 企业自身也应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对关键业务进行业务影响分析,确定不同业务中断的容忍时间,根据容忍时间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定期进行业务连续性演练,检验应急措施的有效性,确保在云平台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切换到备用方案,保障业务的持续运行。
评论列表